电池■新知|寻找下一个超级电池( 二 )

那时手持锂电池 , 意味着背着一个炸弹 , 加上依旧高昂的价格 , 锂电池从科研的弃儿转型为市场的弃儿 。

1983年 , 接力第三棒的吉野彰出手了 。 吉野彰是日本名古屋市旭化成公司研究员、名城大学教授 , 他在古迪纳夫的研究基础上 , 发现了更适合的含锂化合物负极材料 , 确立了现代锂电池的基本框架 。 吉野彰设计的锂离子电池以碳基材料为正极 , 以钴酸锂为负极 , 完全去除电池中的金属锂 , 采用了含锂化合物 , 提高了安全性 。

1991年 , 古迪纳夫和吉野彰两人合作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被索尼公司推向市场 , 根据正极材料的不同 , 这种锂离子电池被称为“钴酸锂电池” 。

“现在我们用的手机、电脑、耳机等产品 , 约占锂电池使用量的2/3左右 , 其中大多是钴酸锂电池 。 但由于其循环寿命和安全性都较低 , 钴酸锂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并不多 。 ”王波介绍说 。

为了弥补这一缺点 , 1997年 , 古迪纳夫和团队又开发了另一种更加稳定安全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 。 相较于钴酸锂的层状不稳定结构 , 磷酸铁锂电池的空间骨架结构更稳定 , 锂离子在骨架结构的通道中能快速移动 。 同时 , 更为廉价的原材料价格 , 也让磷酸铁锂制造成本更低 。

今生

传统锂电池接近瓶颈

充电仅需5小时便可行驶500公里 , 2014年 , 特拉斯掀起电动汽车领域的一场革命 。

虽然电池技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 但仍存在跑上一会儿需要停下来充5小时电的尴尬 。 被视为汽车未来发展方向的电动汽车 , 因为无法解决这道瓶颈难题 , 多年来一直在推广道路上举步维艰 。

为了适应能量密度向前向上转变的速度 , 不少车企抛弃相对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 , 转而使用三元锂电池 。

“相对于磷酸铁锂电池 , 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大 , 电压更高 , 所以同样重量的电池组电池容量更大 , 车子能跑得更远 。 ”王波说 , 为了追求更高的续航表现 , 三元锂成了目前的主流 。

“三元锂电池”这个称谓 , 来源很简单 。

“锂离子电池使用一个嵌入的锂化合物作为一个正极材料 , 为了提升电池性能 , 人们尝试用不同的材料组合来提升电池表现 。 ”王波说 , 目前发现“镍钴锰”和“镍钴铝”两种体系的正极材料性能更好 , 而这两类正极材料有效成分为三种 , 所以称之为“三元锂电池” 。

“锂想”听起来似乎很丰满 , 但是 , 随着锂电池产业化发展的深入 , 一些突出问题日渐显现 。

8月31日 , 一辆力帆650电动汽车在广州增城区起火燃烧;9月5日 , 珠海香洲区两辆共享电动汽车在充电时起火燃烧……据了解 , 自今年5月起 , 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统计发现的79起新能源车安全事故均为自燃 , 再细化起火原因 , 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 。 在这些自燃的车型中 , 大部分都是采用三元锂电池 。

电池安全成了电池技术革命性突破的第一重点 , 也是电动车性能提升的关键 。

“锂离子电池安全与否 , 归根到底取决于电池能否避免内部短路 , 以及内部短路引起的热失控 。 ”王波介绍 , 在锂电池中 , 除了我们熟知的正常充放电反应外 , 还存在着潜在的负反应 。 在电池的正常温度和正常电压范围内 , 不会发生这些负反应 。 但当电池温度过高或充电电压过高时 , 或遇到碰撞等情况导致电池隔膜被破坏 , 这些负反应就会被引发 。 此时电池内的热量如果得不到及时疏散 , 就会引起电池内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 。 在现阶段 , 三元锂电池的安全问题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 。

未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