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生态文明@湿地】秘境守护者见证湿地监测变迁( 二 )

  管懋鸿耐心细致地跟信访人员讲道理、疏通思想 , 打消他们的疑虑 , 取得他们的信赖和支持 , 让他们树立起生产生活的信心 , 融入到生态保护工作中来 。

  针对保护区划定不合理的实际情况 , 他挑起保护区规划调整的工作重担 , 不辞辛苦地跑现场、搞测量、做修订 , 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 , 形成了保护区规划调整的初步方案 。


央视网@【生态文明@湿地】秘境守护者见证湿地监测变迁

----央视网@【生态文明@湿地】秘境守护者见证湿地监测变迁//----

----央视网@【生态文明@湿地】秘境守护者见证湿地监测变迁//----

管懋鸿在黑河边

  保护

  张掖市是全国鸟类第二大迁徙通道 , 是鸟类从西伯利亚往南飞往印度、东太平洋的必经路线 , 甘州区21万亩的湿地自然也成了候鸟们歇脚的不二选择 。

  甘州区黑河湿地里的黑鹳 , 是禽鸟里面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是这里的偶见物种 。 这边常见的有大天鹅、白鹭、苍鹭等 , 最近越冬的白鹭和苍鹭比较多 , 天气再冷一些 , 黑河河道里便会有成群的大天鹅 。

  每年我们会组织人员投食 , 主要投小麦、高粱等谷物 , 给留鸟和过境鸟提供食物 。 河道里一年四季水长流 , 能让鸟吃的食物有限 , 所以只能采取人工投喂这种方式给它们补充一下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 偶尔还会出现捕鸟的情况 , 但管懋鸿说 ,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 老百姓环保意识也提高了 , 对这些鸟类不但没有伤害之心 , 还有保护之意 。

  管懋鸿说 , 前年的时候 , 湿地附近的村民给他打过一个电话 , 说是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大天鹅 。 管懋鸿和同事们找到了这只受伤的大天鹅并把它带回了湿地里的野生动物救助站 , 大家发现大天鹅脖子上有一个环状物 , 上网搜索后才知道 , 这个环状物原来是印度的动物专家给大天鹅做的标志 , 以便研究他们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路线 。

  这只曾飞越第三极青藏高原远道而来的大天鹅 , 翅膀上有淤血 , 可能是起飞时或者和同伴拍打时受的伤 , 工作人员为它进行了治疗 , 调养了不到一个月 , 它便痊愈了 。 我们带它到大天鹅栖息的地方 , 把它放生 。

  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对湿地保护的重视 , 湿地生态环境也更好了 , 一些过境鸟适应了之后也能常年留下来 , 成为留鸟 , 在甘州湿地生长、生活和繁衍后代 。


央视网@【生态文明@湿地】秘境守护者见证湿地监测变迁

----央视网@【生态文明@湿地】秘境守护者见证湿地监测变迁//----

----央视网@【生态文明@湿地】秘境守护者见证湿地监测变迁//----

  监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