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西街遗址很可能将南京建城史远溯至3000年前( 二 )
从公元4世纪诞生至今 , 这些陶制三棱锥已有1700年的历史 , 刚出土时 , 关于其功能用途一度众说纷纭 。
有人说 , 它是古代用来压置帷帐或席角的席镇 。 魏晋之前 , 人们习惯席地而坐 , 为了避免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 , 就在席子四角压上席镇 。
不过 , 很快有人提出质疑:陶三棱锥的高度近20厘米、重达6斤 , 如此魁梧的身板 , 用来当压草席的席镇 , 未免有些简单粗暴 。 多年来 , 南京出土了众多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的六朝席镇 , 与粗枝大叶的陶制三棱锥风格迥异 。 而且在城郊的环壕之内发现十余件居家用品 , 似乎也不太说得通 。
尖角路障拱卫越城
可阻碍城外敌军进攻
经过专家分析考证 , 席镇说基本被排除 , 神秘三棱锥的真正功用 , 指向了军事用途——路障 。
越城是南京主城区有明确记载最早的古城 , 自春秋时期开始 , 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 《景定建康志》记载:越而楚 , 楚而秦 , 秦而汉 , 汉而吴、晋、宋、齐、梁、陈 , 攻守于此者 , 西则石头 , 南则越城 。 皆智者之所必据 。
六朝时期 , 位于都城南郊的越城 , 仍然是淮水之南的防守要地 。 越城垒建于台地之上 , 外围防御设施是由环壕和栅构成 。 根据西街遗址东晋环壕内出土的成捆铁刀等与军事有关的遗物 , 可以确定 , 这处台地就是六朝建康城淮水南岸的越城垒遗址 。 而这种形状奇特的陶三棱锥 , 与环壕属于同一时期的遗存 , 很可能是越城垒外围的辅助防御设施之一 。
专家推测 , 陶三棱锥应为古代的路障 , 无论如何放置 , 总有尖锐的一角朝上 , 这与古代铁蒺藜的路障性质相同 , 布置在越城垒外的城防范围内 , 可以有效阻碍、减缓敌军的进攻速度 。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赵恩婕)
推荐阅读
- 女心理师|《女心理师》格局打开了!利用舆论搞垮学界泰斗,闹剧如何终止?
- 妲己|她被称为科学界“妲己”,38岁4次婚姻,网友:姿色换学历?
- 想体验宋代生活?春节期间,大报恩寺遗址景区走起吧
- 跨年诗会背后的故事:文学界“梁朝伟”遇上文学界“王宝强”
- 南京新发现一座抗战碉堡 弹痕累累可能为南京保卫战遗址
- 苏州草鞋山遗址公园要来啦!建设方案已立项上报国家文物局
- 南京中航科技城地块新规划出炉 打造遗址公园
- 让道德之光辉映城市文明 长三角政界、学界共话“尚德江南”
- “帽儿墩”遗址公园全新亮相,这里的传说有些老扬州都未必清楚…
- 常州:青城墩遗址出土5000年前龙形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