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归来话感受,1号礼宾车上的这位老八路说: “他们以我为荣,

江苏龙网:

  

有些时刻因不同寻常 , 注定不可磨灭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就是这样的时刻 。 乘1号礼宾车接受致敬的老八路、首次受阅的文职人员、观礼时看到王继才雕像的王仕花 , 他们当时都在想什么?采访人员近日分别作了采访 。

  多少人流血牺牲才有今天

  10月1日上午 , 随着战略打击模块受阅完毕 , 21辆礼宾车组成的致敬方阵在恢弘悠远的《红旗颂》中驶来 , 全场所有人起立致敬 。 1号礼宾车上 , 94岁的老八路赵双选稳稳举起右手敬礼 。

  其实 , 赵老最初没想来 。 他是希望把荣誉让给其他老同志 。 在大家反复动员下 , 赵老才同意赴京 。

  1日凌晨5点30分 , 心情激动的赵老就醒了 。 上午9点30分出发 , 赵老与许多革命先辈的亲属代表一起登上1号车 。 车还没到天安门 , 长安街两侧的群众就热情欢呼 。 赵老说 , 夹道欢迎的群众就像是当年欢迎部队凯旋一样 , 国家强大了 , 生活改善了 , 老百姓获得感、安全感、荣誉感空前提高 。

  强大国防是安全感的重要依托 。 候场时 , 赵老隐约看到受阅完毕的洲际导弹方队 。 我们这些人太懂得武器的重要性 。 让赵老更欣慰的是 , 受阅指战员不仅精气神好 , 还不忘传承 , 打出百面功勋荣誉部队战旗 , 其中就有他当年所在的光荣的临汾旅 。

  临汾攻坚 , 赵老不仅是亲历者 , 还立了乙等功 。 对人民功臣 , 国家给予极高礼遇 。 经过天安门广场时 , 我感到很光荣 , 但这个光荣主要是集体的 , 代表八路军的光荣 。 同时这个光荣也是党和人民给予的 。 说到这 , 赵老沉默了好一会 , 这个光荣来得不易 , 多少人流血牺牲才有今天 。

  他仍记得当年指导员作动员时说将来挎包里都会有馒头的 , 记得黑夜行军从老百姓窗下过时对好好睡一觉和家人团圆的渴望 。 和平年代的小事 , 战时是奢侈品 , 幸赖国有英雄 , 让人民尽享和平 。 大家也给予勇士极大尊崇 , 许多人在电视上看到赵老 , 纷纷联系他 , 他们说以我为荣 , 我说我以国家为荣 。

  我要给孩子树立榜样

  国庆阅兵首次出现文职人员方队 , 组成者是军队内从事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非现役人员 , 灌云县人武部军事科参谋陈志显就是方队一员 。

  谈起受阅时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感受 , 陈志显形容既激动自豪 , 又比较平稳 。 他解释说 , 平稳不仅因为已演练过无数次 , 心态早已非常平稳 , 而且大场合不能太激动 , 以免出现失误 。 心态平稳 , 可能还因为陈志显2015年参加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 今年3月 , 他收到要组建文职人员方队的消息 , 毫不犹豫报了名 。

  从报名到走上长安街 , 竞争非常激烈 。 不仅要从七八百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 而且作为排头兵要求更高 。 ‘一个排头半个排面’ , 我要保持好前后1.2米距离 , 对正的同时顾上左边 , 自己动作还必须平稳 。 得益于193天的训练 , 陈志显完美完成了任务 。

  193天 , 陈志显记得非常清楚 。 枯燥单调的训练 , 是他最难克服的困难 。 特别是夏季 , 有时一天八九个小时站着不动 , 无论蚊虫叮咬 , 还是汗水流入眼睛 , 必须时刻保持纪律这根弦 , 真是一种煎熬 。 不过 , 站在天安门前 , 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 正步走过去时 , 我就想着自己的动作 , 想着如何把自己的动作做好 , 如何以最好的姿态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

  陈志显妻子和两岁的孩子一直守在电视机前 , 看他7个月没回家的训练成果 。 陈志显说 , 我要给孩子树一个奋斗者的榜样 , 让他以后不要安于现状或是安稳的生活 。 现在 ,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 , 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