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 请收好这份超有底蕴的最佳赏月地攻略( 二 )

  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西侧 , 有一历史名胜 , 为赏心亭 。 赏心亭始建于宋代 , 旧时为金陵第一胜概 , 据南宋《景定建康志》云:赏心亭在(今南京城西)下水门(即今西水关)之城上 , 下临秦淮 , 尽观览之胜 。

  有宋一代 , 大批文人曾登临揽胜 , 苏东坡、范成大、陆放翁、辛弃疾、张孝祥……这一个个文学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均在此留下诗文佳作 。 而这其中 , 辛弃疾犹值得注意——他先后三次登临上心亭 , 可谓情有独钟 。

  辛弃疾 ,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 , 有词中之龙之称 , 是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词人 。 他不满于南宋朝廷的偏安 , 一生抗金 , 志在恢复中原 。 乾道四年(1168) , 辛弃疾被南宋朝廷派任建康府(今南京)通判 。 他的三次登临 , 分别留下《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三篇词作 , 尤其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最为著名 。

  可以说 , 辛弃疾因登上赏心亭而有了传世佳作 , 而赏心亭也因了辛弃疾的登临更加生辉 。

  但可惜的是 , 赏心亭先后历经多次毁坏与重建 , 至民国时已损毁殆尽 。 2006年起 , 南京市在水西门外、秦淮河畔、西水关头重建赏心亭 。 对赏心亭的复原 , 主要依据《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等古籍中对赏心亭的描述 , 并参照《营造法式》等宋代建筑书籍和现存宋代建筑的建造手法 , 风格上延续秦淮风光带的明清建筑风格 , 采用宋代官式风格 , 八角歇山顶 , 灰筒瓦屋面 , 可以说是古典建筑技法和现代建筑技术相融合的产物 。 今天 , 这里仍是揽胜的佳处!

  白鹭洲:清江浦上看明月

  在南京留下诗词的众多诗人中 , 李白可谓最特殊的一位 。 在可考证的历史中 , 可以确定李白一生之中至少四次造访金陵 。 从24到60岁 , 太白在南京一共写了91首诗 , 数量称冠有唐一代 。 因而 , 连著名作家叶兆言都说:李白是南京的最佳代言人 。

  三山半落青天外 , 二水中分白鹭洲 。 因为李太白的这一句诗 , 白鹭洲名闻千古 。 也因此 , 后人吟咏不断 。 宋之罗必元感叹:慨叹兴亡思太白 , 永言眇邈忆齐丘 。 乌衣已往人千古 , 白鹭依然月一洲 。 同朝任希夷咏道:江水悠悠淮水流 , 台城寂寂石城留 。 凄凉白鹭洲头月 , 曾照前朝玉树秋 。 到了明朝 , 刘伯温写了一首小令:白鹭洲边好月明 , 赏心亭下暮潮平 。 红米饭 , 紫莼羹 , 自是无愁过一生 。 同朝的谢晋有又说:白鹭洲边暑气收 , 月明凉思满书楼 。 酒醒夜半开窗坐 , 一鹤横江万里秋 。

  ……

  但是很可惜 , 李白及上述诗人所描绘、在明代被列为金陵十八景之一的白鹭洲却不是我们今天所知的白鹭洲公园 。

  据《景定建康志》 , 白鹭洲是在石头城外长江中一长形沙洲 , 将江水一分为二 , 曲绕中分 。 洲上多芦苇 , 常有白鹭群集 , 因名白鹭洲 。 南唐时 , 白鹭洲边有入江船码头 , 洲上是江鸥栖息之所 , 人至不惊 , 时人有白鹭洲边江路斜 , 轻鸥接羽满平沙的诗句 。 郁贤皓先生在《李太白全集校注》 中也说 , 白鹭洲是古代长江中的小洲 , 后随长江的江面西移 , 洲与陆地相连接 , 遗址在今天江东门一带 。

  白鹭洲公园原为明朝中山王徐达的东花园 , 如今的它东靠明城墙、南临长乐路、西接平江府路、北止长白街 , 是秦淮河风光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 也不失为一处赏月胜地 。 尤其 , 现在的白鹭洲公园里复建了清代金陵四十景之一的玩月桥 。 在这里 , 也可以一发思古之幽情 , 或许还可以发现谪仙人波光摇海月 , 星影入城楼的美景!

  栖霞山:月近中秋好 , 风因小雨清

  赏月 , 必得高处;欲得高处 , 必寻山 。 在南京 , 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 , 在明代更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 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 , 其中乾隆六下江南 , 五次驻跸栖霞山 , 因而有一座栖霞山 , 半部金陵史之美誉 。

  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近现代 , 诗人们对栖霞山的吟诵不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