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江赶海领潮争先 临港小渔村的大梦想( 二 )

从贫困村到亿元村

小砖窑里燃起星星之火

“1961年才有的长江村,当时由8个自然村组成。”今年79岁的长江村村民徐全民至今还记得那句“白颈根老鸭”,这是个略带歧视意味的乡下俚语,“我们平日里主要靠打鱼和编芦花靴筒维持生计。只有卖了芦花靴筒才有钱,有了钱就去量米,白白的米袋子挂在脖子上,所以被人叫做白颈根老鸭。”徐全民告诉采访人员,因为村里穷,当时附近人家闺女嫁人还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宁给南一尺,不给北一丈”。这里的“北”,指的就是当时穷得叮当响的长江村。

“穷日子过了许多年,在大家看不到希望的时候,终于有能人站出来了。”徐全民口中的“能人”,就是被村民们尊称为老书记的李良宝。1971年,李良宝以做副业为名,拿着村里东拼西凑的700元钱,在老夏港河畔筹建了两座小砖窑烧砖,开始创业。

砖窑赚了钱,就开始买船搞运输,求变的脚步在长江村从未停过。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江村抓住了发展乡镇企业、实施沿江开发、深化企业改革等机遇,1983年全村工业副业产值突破500万元,1993年全村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成为江阴地区第三家超亿元村。

“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这是老书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在长江村还会看到这样的标语。正是凭着这种敢想敢拼的精神,长江村走上了腾飞发展之路。2018年,长江村村级经济总量达600亿元,税收达16.5亿元,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发展成为产值超500亿元的中国500强企业。

追江赶海领潮争先 临港小渔村的大梦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