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蜀兴川70年:从“百业待振”到“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成都9月2日电 (贺劭清 严易梦)GDP迈上四万亿元台阶、“蜀道难”变“蜀道通”、内陆盆地走向开放前沿、旅游业成万亿集群产业……治蜀兴川70年来 , 四川实现了从“百业待振”到“高质量发展”的蜕变 。

  从“一五”“二五”“三线建设”初步奠定经济发展的基础 , 到迎来西部大开发新机遇 , 再到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 , 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24.6亿元 , 增长至2018年的40678.1亿元 , 经济总量稳居中国第六位、西部第一位 。

  “(2018年四川GDP)按不变价计算是1952年的182.4倍 , 超过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西部大开发前50年经济总量的总和 。 ”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熊建中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 70年来四川经济结构持续改善 , 实现了农业为主到工业和服务业共同主导经济发展的转变 , 民营经济从无到有逐步成为经济发展中坚力量 。

  四川北连秦岭、南接云贵高原、东邻大巴山区、西衔青藏高原 ,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用“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猿猱欲度愁攀援”感叹蜀道之难 。 交通短板是新中国成立後 , 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

  治蜀兴川 , 交通先行 。 70年来 , 四川交通建设从实现通达到追求速达 , 从修建普通公路铁路到全面建设高速公路铁路 , 从陆路交通到陆空水运齐头并进 , “蜀道难”变“蜀道通” 。

  2018年末 , 四川公路里程已达33.2万公里 , 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238公里 , 实现了21个市州均通达高速公路 。 目前 , 四川进出川铁路达到10条 , 累计开行国际班列突破4600列 , 初步构建起“四向拓展”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 同时 , 一批重点铁路项目加快推进 , 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等重要经济区的铁路大通道加快形成 。

  2019年8月 , 随着最後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 ,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 这标志着整个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主体结构全面完工 。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中国“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 。 该机场建成後 , 成都将成为中国内地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 。

  因为不沿海、不沿边 , 四川的对外贸易直至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萌芽起步 。 随着31条进出川大通道的陆续形成 , 以及成都双流国际机场118条国际(地区)航线的开通 , 四川正从内陆盆地走向开放前沿 。 2019年1月至7月四川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 , 四川进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3项外贸总量指标首次全面跃居中西部第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