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可说与不可说,你知道吗?

本文原始标题为:道的可说与不可说 , 你知道吗?---来源是:

人们做任何事都怀有一定的目标 , 只有知道自己想到达何处 , 才能采取相应的路线和出行方式 。

对于修行者也是一样 , 无论何种宗教或学说的追求者 , 必须先对自己所要实现的目标有所了解 , 才可能进而选择正确的方式去不断靠近 。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好道之士 。

“如人饮水 , 冷暖自知” , (资料图)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道可道非常道” , 既然道是不可言说的 , 所以任何关于道的言辞都不是道 , 都不可信 。

这种观点颇为荒唐 , 因为无论《道德经》还是三洞四辅十二部教典 , 其实都是为了去解说这个不可说的“道” 。

这正如俗话说“如人饮水 , 冷暖自知” , 水的口感只有喝水的人自己知道 , 但不妨碍通过语言将这种感觉转达给旁人 。 《道德经》有云“道之出乎口其淡而无味” , 正说明道并非完全的无可言说 。

佛学和西方神学也曾经面临类似的问题 , 佛学认为真如涅槃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 于是发明了双遣双非的表达方式 , 即用不断的否定来描述佛学的境界 , 所谓“非一非异 , 非来非去 , 非有非无 , 非想非非想”等 , 这种以否定的方式阐述佛学的思路 ,

曾在六朝至隋唐兴盛一时 , 并产生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佛学宗派三论宗 , 还给予道教义学较大影响 , 而直接助力于重玄学的发展 , 推进了道教教理教义的深化完善 。

同样 , 在西方耶教历史上 , 由于上帝这一超越的概念无法被人直接认知 , 为了对其加以描述 , 也产生了所谓的否定神学 , 即不能肯定的说“上帝是……” , 于是采取了相反的方式来加以讨论 , 即“上帝不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