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77级 难以复制的一代传奇( 七 )

葛兆光笑言文学、新闻两个专业的学生当时在校园出尽风头 , “文学专业都是作家、诗人 , 飞扬跋扈 , 走出来脸都朝天看 。 新闻专业每个人都整得像世界各大通讯社的大采访人员 。 ”

而古典文献专业的人被戏称为“出土文物” , 用杨迎明的话说 , “很安静 , 3个专业的男生同住一栋楼 , 他们专业的几个宿舍永远没有声音 。 ”

文学专业49人 , 新闻专业洋洋70人 , 葛兆光所在的古典文献专业男生14名 , 女生5名 , 是名副其实的小专业 。

“这个专业还特别怪 , 4年才招一次生 。 ”上无师兄师姐 , 下无师弟师妹 , 古典文献的学生当真成了边缘人群 。

1982年毕业的时候 , 他们专业19人中半数以上考上了研究生 , 这个消息着实把其他专业的同学“震”了 。

刚刚在复旦大学就任文史研究院院长的葛兆光说 , 当年北大古典文献专业的本科教育模式极其合理 , “可以说是文史哲教育的理想路径 。 ”

“我们的功课很扎实 , 文学课跟中文系上 , 历史课跟历史系上 , 上哲学课到哲学系去 。 ”

古典文献专业课的教授 , 个个大名鼎鼎 。 北大古典文献专业创始人之一阴法鲁先生(2002年去世)、长于唐宋辽金史研究的邓广铭先生(1998年去世)、专攻甲骨学与殷商史的裘锡圭先生、精于古代历史文物鉴定的史树青先生等等 , 都曾亲自给他们上课 。

“老师们也憋了10年没好好给学生上课了 , 特别有热情 。 很多有名的先生甚至常常跑到我们学生宿舍去 , 两腿往床上一盘 , 就讲开了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