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盐运河将上演新时代“文化传奇”( 三 )

高颜值的生态走廊

古盐运河不仅是文化之河、经济之河,也是惠民之河、生态之河。

生态是古盐运河最鲜明的底色,是其赖以生存的根基。近年来,我市明晰思路,沿河全力打造高颜值的生态走廊。

在近期的专项治理中,姜堰、海陵、高新区沿运河共清理迁移杂船渔船71条,清理扒翻种植合计41200平方米,补植绿化37000平方米,清理各类垃圾杂物300余吨,清理垃圾堆放点12处,整治废品回收站3处,清除渔网鱼簖6处,拆除违章建设2处,取缔畜禽养殖场5家,有效改善了河道水环境。

接下来,我市将持之以恒推进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畅通”行动,加强河道疏浚、修复治理,尤其是引江河以西约7公里和塘湾集镇段约2公里这两段,破解“窄化”和违规占用水面的突出问题,让运河全程“畅起来”,游船全程“通起来”。解决好河道内废船及无主船只问题,确保彻底清理,不留后遗症。实施“添绿”行动,加大运河沿线植树造林力度,推进海陵区、姜堰区城区范围内滨河绿化景观建设,恢复古盐运河的生机与活力,让古盐运河两岸“绿起来”。实施“治水”行动,全面治理古盐运河周边乱占乱建、乱垦乱种、乱排乱倒等问题,维持河道生态用水需求,提升河湖水系连通性。加强对水质环境的监控监测,确保水质优良。

在融合中讲好古盐运河故事

如何讲好古盐运河的故事,提升古盐运河内外影响力?江苏历史文化研究基地主任、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贺云翱建议,要深度挖掘独特的文化内涵,推动城市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特色文化品牌打造,以及文化与旅游、交通、水利等方面的融合。

让运河文化活下来、火起来,融合创新是关键。

千百年来,古盐运河不仅留下了有形的遗迹,也给城市留下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我市正在推动非遗手工艺进街区,创造条件为泰州木雕、高港宫灯、姜堰面塑、泰兴藤编、兴化木船、泰州盆景等非遗工艺长久落户街区,为传承人提供工作室和加工坊,帮“老手艺”寻觅“新市场”。推动非遗表演进街区,以茶馆、书场、传习社、艺术沙龙等形式,展演泰州古乐、淮剧、锡剧、泰兴花鼓、板桥道情等传统戏曲舞蹈等,传播传统艺术文化,推动街区文化繁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