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工体能看人工智能( 五 )

这种意识无疑需要从专门的视角加以“深度挖掘”才会形成 。 从“生活世界”中人们的直接认知来看 , 机器这样的人工体能技术的使用给人带来更多的还是有利的效用 , 以至于不使用机器这样的人工体能技术 , 我们的许多主体性目标就不能实现 , 如我们就不可能有机械化作业的高效率 , 就不会有机动化交通工具的高速度 , 我们的物产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丰厚 , 我们能亲身游历的空间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广阔 。 这里的关键是人对技术的“支配”地位是否在终极意义上得以保持 。 在机器作为人工体能技术被使用时 , 由于机器运转的刚性需要(其机械性连续运转等特性) , 使得人要在适应机器特点的前提下才能使用机器 , 如机器运转时人就需要跟随机器做相应

热点

的操作活动 , 机器才能为人生产出他所想要的产品 , 在直接性上就表现为机器对人的形式上的“支配”;而在最终目的上 , 还是人利用了机器 , 而非机器利用了人;或者从总体上说 , 人工体能技术是工具和手段 , 人的需要才是目的 。 因此从这种“日常认知”中我们更多体会到的是人对机器的控制 , 而不会认为是机器支配着人 , 否则谁还愿意使用机器?谁还乐意坐车乘机去旅行?这种“日常见解”或许比某些“深层的”哲学见解更能代表人工体能技术与人的关系的现状 , 从而更能作为技术决策的根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