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为什么会爆发?因唐玄宗晚年昏聩不堪?( 三 )

本文原始标题为:安史之乱为什么会爆发?因唐玄宗晚年昏聩不堪?---来源是:

网络配图

二、玄宗见疑

然而此时虽已至晚年的唐玄宗并非昏聩至极 , 无能之辈杨国忠对安禄山谋逆之心也有察觉 , 便利用职务之便多次向玄宗进言安禄山有不臣之心 。 许多人对唐玄宗始终相信安禄山以及唐廷军力部属“外重内轻”的战略有着较大的误解 , 笔者却认为军事战略在当时并无不妥 , 且唐玄宗并非完全信任安禄山 。

唐玄宗前期经过开元之治 , 国力空前强大 , 且国内安稳太平 , 但四周强敌在侧 , 因此唐廷逐渐将军事重心外移以对抗四周少数民族政权的袭扰 。 基于这样的国际形势 , 唐玄宗便做出了“外重内轻”的军事部署安排 , 最终在天宝年间设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和剑南九镇节度使 , 军镇精锐多达五十余万 。

其中高仙芝、封常清分任安西、北庭节度使 , 总军力五万;安思顺(安禄山族兄 , 但与其关系较差)领朔方节度使 , 军马六万余;哥舒翰领河西、陇右节度使 , 军马十五万;而安禄山独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 , 总兵力多达二十余万 。

这种军力分配的原因是基于当时的边境形势 , 而北境八镇能够得以维持的原因则是不同军镇间的相互制衡 。 安禄山虽然军力最强 , 但却与诸镇节度使关系较差 , 其中朔方前后两任节度使均与其势如水火 , 安西、北庭又相隔较远 , 同样实力较强的哥舒翰也多次拒绝安禄山的示好 。 因此 , 这种动态的平衡之下 , 唐玄宗能够对各镇节度使形成极大的威慑 , 但这种平衡却随着安禄山吞并朔方军镇而被打破 , 唐廷上下也因此对其不再信任 。

平衡打破后便是双方的博弈 , 倘若唐廷能博弈成功再建平衡 , 这种毁灭盛唐的兵劫也许就能被推迟几年甚至不会发生 , 而最终的结果是以失败告终 , 这场为促成平衡的博弈便是“安史之乱”爆发同年的七月和十月之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