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时代:文明走向“虚幻”( 四 )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之“虚幻”又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 , 它是一种凝固了的语言 , 本质上仍应该归附于“语言”之属 。 文字优于语言之处就在于它可以长久保存并远距离传播这些转瞬即逝的语言 。 近几百年来由于文字复制技术的突飞猛进(如印刷术的发明 , 以及现在互联网的覆盖全球) , 充分发挥了文字的特殊优势 , 从而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贮存与积累 。

音乐也是一种“虚幻”的语音符号 。 五线谱中一串“蝌蚪”按作曲家的意愿排成“乐谱” , 大型交响乐团却能借助这一行行虚幻的“蝌

社会

蚪”演奏出气势磅礴 , 动人心弦的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 中国古琴的“工尺谱”与“蝌蚪音符”有异曲同工之妙 。 《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鼓琴 , 钟子期善听 。 伯牙鼓琴 , 志在高山 。 钟子期曰:‘善哉 ,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 钟子期曰:‘善哉 , 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 钟子期必得之 。 ”如此虚幻的《高山流水》琴声 , 唯有知音深解其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