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上海死亡体验馆“倒闭”:三年七千人体验“被火( 六 )

那时候 , 丁锐也陷入了类似的精神危机 。 2008年 , 在影视行业摸爬滚打不到十年 , 丁锐完全实现了财富自由 。 他决定不再工作 , 却逐渐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

2008年5月 , 黄卫平买了一辆越野车打算开去边境再也不回来 , 结果牌照还没办下来 , 汶川发生了地震 。 5月12日 , 他呆呆地看了一天一夜的新闻 , 决定去灾难现场 。

“人是不甘心莫名其妙地死去的” , 黄卫平一直都在为自己找结束生命的理由 。 一开始是事业和财富的消散 , 接着是家庭的分崩离析 , 后来他想等陪伴自己15年的拉布拉多犬去世就去死 。

去汶川 , 原因之一 , 也是想赴死 。

黄卫平以为灾区现场必定是满目疮痍 , 死亡的气息四处弥漫 。 但那几个月 , 他看到更多的是死亡激发出的生机:地震没过几天灾区的人就忙着在废墟里捡钢筋换钱;孩子们好奇他的紫色头发 , 围坐着要听他讲城市里的生活 。

那一刻 , 黄卫平觉得自己根本不了解死亡 , 灾难里这种更“务实”的态度打碎了他关于死的臆想 。 这激起了“生”的意志 , 他要活下去 , 要继续探索生死的意义 。 从2008年成立临终关怀机构“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 , 到2011年和丁锐一起筹备死亡体验馆 , 老黄一直在和“死”打交道 。 “死亡”成了他的人生命题 。

“干了件特别牛逼的事儿”

一开始 , 老黄和丁锐赋予了这个体验馆教育意义 , “体验死是为了更好地活” 。

做临终关怀的11年里 , 老黄感受过太多次面对死亡的仓促和无力 。 有一天 , 他跟着一位医生去病房做临终告知 。 医生交代完病情后指着他 , “这位是心理咨询师 , 你要是有什么问题 , 可以跟他交流 。 ”那一刻 , 老黄恨不得找条地缝钻下去 , “在那种境地下 , 我能帮他做什么?又能怎么劝慰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