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传世名帖为什么多数都很难读通?

本文原始标题为:王羲之传世名帖为什么多数都很难读通?---来源是:

传世王羲之的多种“帖” , 其实大多数都是他平时的书信 ,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不完整的 , 不完整的原因 , 可能是历代收藏者将真迹或摹本裁切成片断 , 以保存古人书法范本 , 所以很多王羲之帖根本读不完整 , 甚至错行 , 还有中间抽去数字者 。 这无疑给后世学者平添许多烦恼 。

祁小春兄是多年的畏友 , 畏字不是自谦 , 小春兄的学问 , 确实令我生畏 。 我平时按照古代文人的“陋习”(广东人俗谓“坏鬼书生多别字”)称小春作“柳斋”兄 , 柳斋做的是书法史 , 并且几乎是独沽一味 , 专心做王羲之 。 可是在当今做王羲之的学者中 , 能做到像柳斋这样的多层次的不多 , 确实如他的书名所言 , 如行山阴道上 , 山川映发 , 目不暇接 。

王羲之传世名帖为什么多数都很难读通?

----王羲之传世名帖为什么多数都很难读通?//----江苏龙网 http://www.jiangsulong.com //

广州美术学院祁小春教授 。 (资料图/图)

书法史这题目 , 看似简单 , 可是书史不像绘画 , 书法技巧本身 , 是一页纸就能说清楚的 , 所谓“用笔千古不易” , 任谁也飞不出右军的圈子 。 当代治书法史的学者 , 多数是钻一下书法家的史料 , 搬弄一堆技法术语 , 然后分析一下作品 , 这就成书了 , 套路简单而乏味得很 。 看柳斋的书可不然 , 这书读着有趣味 。

王羲之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 为什么做王羲之?因为柳斋在日本修学多年 , 日本书坛对王羲之的崇拜绝不在吾国之下 。 当我国学者还在研究王羲之的笔法释文的时候 , 日本学者已经运用高科技修复分析日本所藏唐代摹本的王羲之帖 , 发表了多篇新人耳目的论文 。 受到日本学者的影响 , 柳斋运用他文献学的基本功 , 做起了王羲之父子的研究 , 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 这册重新修订的《山阴道上:王羲之书迹研究丛札》就是多年成果的汇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