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高票房体现文化认同( 二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大众消费从对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向对重工业、个性化产品的中高端需求转变 。 具体到电影业 , 海内外市场竞争压力加剧 , 以往投资少、见效快的电影轻工业产品以小博大的情况越来越少 , 中国电影业急需大量重工业产品满足广大观众对美好光影生活的新需求 , 与好莱坞正面抗衡、打“阵地战” 。 电影重工业的崛起承载着历史和现实、市场与产业的双向期待 。 在这种背景之下 , 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布局出现加速度的态势 , 各种硬件设施建设、专业环节保障、技术条件有效改善提升 , 重工业电影作品次第涌现 。 从以前的一些影片特效镜头较少 , 偶尔有也外包出去 , 到中外合拍、中方主创向外国团队取经 , 借鉴其先进工业体系、制片模式和技术标准 , 再到《流浪地球》大胆起用青年导演郭帆 , 中国团队完成电影特效制作的75% , 中国电影工业不断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 主动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道路 。

电影除了商业属性 , 还有文化属性、审美属性以及意识形态属性 。 发展电影重工业有着产业、市场及文化观念层面的多重意义 。 以“高概念、高技术、高预算”为特征的重工业电影代表着一个国家电影工业发展的水平 , 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硬实力的水平 , 也代表着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水平 。 建构起中国电影工业标准 , 构筑符合新时代语境、社会运行机制和观众观赏期待的中国电影工业美学 , 不仅是有效抗衡好莱坞电影的战略路径 , 也是推动电影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