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目前已基本弄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 六 )

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成因是污染物本地积累、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初的秋冬季期间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出现23次区域重污染过程 。 对23次污染过程的精细化定量化分析表明 , 每次污染过程都可以解释为污染物本地积累、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

以2019年2月19日–3月2日期间的污染过程为例 , 受高空纬向环流控制 , 影响区域的冷空气势力总体偏弱;同时受西北太平洋反气旋性环流影响 , 华北地区的偏南风有利于低纬度水汽向区域的输送 , 导致区域近地面风速小于2米/秒(较同期偏小0.5米/秒以上) , 且存在逆温 , 造成污染局地积累在约500米高度的边界层内 。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因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密集 , 排放强度大 , 在污染前期往往成为区域重污染的“热点” , 如本次过程污染最重的濮阳市和安阳市 , PM2.5浓度在4–8小时从优良状态跃升至重度污染水平 , 同时PM2.5中钾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浓度出现数倍至上百倍增长 , 反映元宵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和节后大面积复工等多种因素导致高强度的排放 , 遇不利气象条件时快速积累 , 从而显著加重污染程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