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采购脱贫宣传片 扶贫办不该如此“大手大脚”( 二 )

  当地要拍摄“脱贫摘帽专题宣传片”无非是想要把这些年扶贫的成绩展示一番。善意地想,可能是想给尚未脱贫的地区“传经送宝”,可无论是从常识还是现实角度看,目前还尚未脱贫的地区,真的缺“宣传片”或者是其他地方的脱贫办法吗?如果真有什么好做法,直接借鉴岂不是更实在,何必非要通过“高价宣传片”来学经验。更何况,扶贫办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加大投入或许是更有效的帮扶手段。

  当然大概率上,拍宣传片的宗旨还是“对上负责”,说白了,是想表表功。与贫困县盖大楼类似,贫困地区花大价钱制作宣传片,也是不折不扣的“面子工程”。

  不过,这“面子”不是靠宣传就能贴上的,是实打实干出来的——套用最近的热门话题,是“扶贫干部的白头发换来的”。等全区人民都顺利脱贫摘帽了,再去给自己戴上“功臣”的帽子也为时不晚。

  另外,这一公告中的“单一来源”采购方式也引来质疑。

  由于指定供应商,绕过了竞争环节,所以这类招标往往程序颇为严格,一般用于: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为保证一致性,从原供应商采购一些配套设备。

  宣传片是不是再无其他公司能做,或者十分紧急来不及公开招标?当地或许该有一番解释,单单出具三个“外行专家”(专家是来自阜阳建工集团、阜水实业有限公司、阜阳市机械研究所的3名工程师)的意见似乎无法自洽。

  说到底,舆论对这60万元拍片子揪住不放,不是什么“小题大做”,实在是怕个别人打扶贫资金的主意,对此已经有了太多教训。在大量的扶贫资金面前,60万元或许不算什么大的开销。但对于“久旱盼甘霖贫困户来说,这或许就是一家人脱贫的指望。我们希望每一个扶贫办的工作人员都像贫困户一样拿每一分钱都当“宝贝”看待,花钱花在刀刃上,花出实效,经得起公众拿放大镜去审视。

(实习编辑 施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