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术|两部电视剧接连“翻车”是何因?( 二 )


从立项到结果 , 《鹿鼎记》可谓一个典型的PPT制作法的教训 。 有业内人士分析 , 这是新丽在巨大对赌压力下 , 不得不重量轻质 , 导致项目失控 。 这的确是一个不能忽略的背景 , 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时新丽传媒承诺:2018-2020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亿元、7亿元和9亿元 。 2018年、2019年新丽传媒均未完成对赌承诺 。 但这样一部所谓的新《鹿鼎记》:沾着改编金庸剧的光 , 消费着张一山《余罪》的红利 , 用节奏快到飞起、全靠观众自己脑补人设和情节的倍速改编等手段 , 自以为是地迎合年轻观众——它真的能缓解其所属公司的压力吗?
平台急火攻心 倒逼创作铤而走险
其实 , 播出剧的成色几何 , 电视台乃至视频平台都有预审预判 。 面对巨大库存积压 , 《雷霆战将》、《鹿鼎记》这样的作品还能得见天日 , 也侧面反映了国剧播出环境的悲哀:一方面 , 中国电视剧创作的基本现实就是 , 即便能进入省级卫视乃至央视的片库 , 90%也是导演、剧本、制作都说得过去的合格之作 , 中规中矩地播出过去就算完成使命;一方面 , 播出平台面对市场格局和观众新的收看方式变化 , 急火攻心 , 长视频的命操着短视频的心 , 刻意追求出圈、爆品、流量 , 同量级同题材的作品 , 能够取得上述效应的元素会被优先选择 。
比如抗战题材 , 《雷霆战将》的张云龙和高伟光经过几年经营 , 比2017年时上升了很多 , 已是炙手可热的小生;《鹿鼎记》“金庸+搞笑+张一山”本身就自带话题叠加的基因 , 具备社交媒体话题变现的潜力 。 至于是否精品 , 是否超越前作 , 早已是奢求 , 现在平台和剧方哪怕收获骂声也是愿意的 , 注意力经济“爆品效应”日益凸显的当下 , 就算被骂了 , 至少也听个响 , 好过悄无声息 。
如果说《雷霆战将》、《鹿鼎记》在创作之初以投机之心偏离了正道 , 实际上 , 市场和平台无限追求“爆品效应”的心态 , 也在倒逼电视剧创作铤而走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