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美丽”“宜居”“城市”三大关键词让美丽江苏触手可及

城市入眼皆美景,农村来把乡愁留
“美丽”“宜居”“城市”三大关键词让美丽江苏触手可及
随着大量公园绿地投入使用,江苏市民走出家门口300米就能见绿、500米即能见园 。城市变得越来越美 。不仅如此,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垃圾分类也越来越普及,黑臭水体得到了有效治理 。近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打造美丽宜居城市、推进美丽宜居街区建设 。一幅江苏美丽宜居城市的秀美画卷正向市民徐徐展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人员 季宇轩
老旧城区变生态宜居家园
在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2019年,姚坊门被确定为省级宜居示范街区项目,规划东至新尧路,南至尧佳路,西至燕尧路,北至金尧路 。包含住区改造、道路改造、学校景观提升、邻里中心建设等 。覆盖居住小区11个,人口约2.63万人 。在这个0.9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范围内,突然像是施了魔法,让老旧之地迅速焕然一新 。金尧山庄、金尧新村、金尧花园、尧林仙居四个小区,整治总面积45.45万平方米,总投资28263万元,受益居民5908户 。整治后小区环境焕然一新,楼房外立面统一出新,小区环境规划更合理、绿化面积更大 。辖区内还增设健康步道、通学道、林荫道“三道合一” 。打造总长约4.7公里的健身步道圆环核心线路 。
采访人员了解到,近年来,江苏省先后推动整治了6274个老旧小区,惠及234.3万户城镇居民家庭 。全省正在健全城市“15分钟社区服务圈”“10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10分钟体育健身圈”“5分钟便民生活圈”,健全完善商业、教育、卫生健康、养老、文化、体育、公共活动等居住配套功能,探索物业管理与城市管理有机融合 。
要用“绣花针”功夫治理城市难点
宿迁马陵河全长5.2公里,是宿迁市老城区一条重要排涝河道,1974年人工开挖而成 。由于河道水质长期处于黑臭状态,被周边居民称为宿迁的“龙须沟” 。全省启动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后,马陵河也跟着大变样 。家住马陵河边的市民张婷婷说,经过科学治理,马陵河已经由“臭名远扬”的“龙须沟”变成宿迁老城区一条“生态河、景观带、南北大通道” 。
“绿可可,厨灰灰,红害害,蓝其其”“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 。近日,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东浜新苑北区内常常有志愿者这样唱着 。原来,小区是一个纯拆迁安置小区,最近成了当地首个动迁小区垃圾分类试点 。“虽然我年纪大了,但希望能在小孙子面前做好榜样,做好垃圾分类的工作!”居民王阿姨一边兴奋地向小组成员说着,一边快速将手中剩菜的道具投放到了厨余垃圾桶内 。
《意见》中明确,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深化城市易淹易涝片区治理 。积极推进垃圾分类,补齐垃圾处理设施短板,到2025年江苏省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到95% 。持续推进城市生态创建,到2025年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 。
【乡愁|“美丽”“宜居”“城市”三大关键词让美丽江苏触手可及】江苏要建1万个美丽宜居乡村
徐州市沛县龙固镇周庄新村,这里是一栋栋白墙红瓦的房屋,水泥路通到农户家门口,房前屋后花木环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随处可见,路灯、休闲广场、水冲式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 。很难想象周庄村是该镇采煤沉陷村之一 。据了解,该镇2015年开始搬迁至目前的周庄新村 。周庄新村总投资2214万元,共安置101户550人 。
彰显地域风貌,让农民住得舒心同时还能留住乡愁,这成了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心声 。南京江宁区佘村社区,修缮的潘氏宗祠、潘氏住宅等古建筑群古朴静美,就地取材的片石、青砖、旧瓦等乡土材料让村庄古韵悠悠 。“保护传统村落,不仅是为了保护好几处传统建筑、几口古井、几棵古树,我们强调整体保护,延续村落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以及与村落相互依存的山、水、田、林、路等自然景观环境 。”采访人员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201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以省政府规章形式对传统村落进行立法保护,推动江苏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到2025年,江苏要建成1000个特色田园乡村、1万个美丽宜居乡村 。我省今年计划完成苏北10万户农民住房条件的改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