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考驾照先“站口子” 假志愿催生新问题( 二 )


这是监督各个驾校在驾照培训期是否按照规定对学员练车时间及次数进行教学的有效办法 。 只有IC卡记录显示达到了每个科目规定的练习时长 , 才允许学员预约科目考试 。
2016年 , 交通运输部又在上述规定基础上推出了“先学后付、计时收费”的新规定 。 计时收费的原理便是由学员掌握IC卡 , 开始练习前将IC卡插入打卡机 , 结束练习后签退拔卡 , 按小时付费学习 。 收费项目被分成5大类 , 分别是相关服务费用(包含教材费、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等)、理论知识培训费、驾驶模拟培训费、基础和场地驾驶培训、道路驾驶训练等 。 其中 , 后三项收费又细分为按普通时段、高峰时段和节假日时段收费 , 分别标明学时单价 。
规范收费 , 一定程度上断了驾校的财路 。 据老罗介绍 , 一些在驾校任职的教练没有基础工资 , 只有驾校按上个月所带学员科目三的通过率或拿到驾照的学员数给教练相应的提成 。 而学员平时学习所开的教练车需要教练自己购买 , 油费也由教练个人承担 。
“这些费用七七八八算起来 , 教练工资太低 。 所以会有一些教练向学员要一些油费、空调费……”老罗说 。
有意义的“新政”如何避免“被志愿、假志愿”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注意到 , 考驾照前先做交通文明劝导志愿者 , 是我国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的一项创新型举措 。 除浙江嘉兴外 , 全国多地都制定了相应办法 。 比如 , 广西南宁要求驾校学员有3小时交通志愿服务时间;福建福州要求驾校学员当10天劝导员;河北石家庄将原科目三室内课堂教育的2个学时改为志愿服务学时 , 此外 , 北京、上海、江苏常州、苏州等地也都要求驾校学员有交通劝导志愿服务学时 。
此前 , 浙江省绍兴市交警支队就有内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除了一部分志愿者“站口子”态度不认真、不负责外 , 还有一部分志愿者请他人代做志愿者 , “还伪造身份证 , 曾被我们查处过 。 ”
上海至善青年发展服务中心总干事季明律长期从事志愿者服务工作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当前全国各地在志愿者团队管理以及志愿者工作与相关部门的对接上已经基本做到制度健全、合理可操作 。 但在桐乡交通文明劝导志愿者“打卡”的问题上 , 他认为仍有进一步规范的空间 。
“目前看来 , 一线交警对志愿者管理不到位 , 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 ”他建议 , 出台相关志愿服务抵扣政策的部门可以尝试把“电子考勤、签到”的做法引入到志愿者服务学时的考勤中去 , “实在没有相关设备的情况下 , 是否可以要求志愿者本人站在街头服务点上拍照打卡 , 交回执时连照片一同上交 。 ”
针对这一事件 , 采访人员致电嘉兴市12345市长热线 , 对方表示这是“驾校教练违规操作”造成的问题 , “交警大队内部如果有人与驾校合伙 , 收取教练的费用 , 我们会进行查处 。 ”
社邻家创始人闫加伟长期研究社会创新工作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桐乡案例是社会治理能力跟不上治理体系发展的典型代表 。 “让学员站马路、做志愿者才能拿到驾照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 。 但如何具体操作 , 才是治理能力的切实体现 。 ”他认为 , 这一问题的参与方为政府部门、驾校、交警、学员等 , 因此仅把治理能力局限于“出政策”是不够的 , 应该借助社会化(行风监督员对交警进行暗查)、法治化(对于造假者进入征信记录)、智能化(引入智能软件 , 对于新学员值勤志愿服务进行在线考勤、时间记录 , 并可引入区块链技术使其时间进入时间银行 , 使其打消对于此事的反感)、专业化(同时开发专业软件、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进行文明倡导等)等多方路径 。
“这些路径肯定不是一方可为 , 需要社会协商和公众参与 , 这样才能杜绝被志愿、假志愿的现象 。 ”闫加伟说 。
(实习编辑:汪金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