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新沂老王种桃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园有桃,其实之肴 。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 自古以来,桃就是美好的象征,人们以桃寄情,表达情思 。

老王也喜欢桃,但他是以满腔的热情、执着和勤劳的双手种桃,让桃从美好的寓意中走出来,走出一条自己致富也带领村民致富的坚实小康之路 。
老王■新沂老王种桃记
文章图片

四月底,暮春时节 。
驱车一个上午,在时集镇小魏庄开智水蜜桃连栋大棚实施基地,采访人员见到了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老王 。
中等稍显瘦削的身材,黝黑清隽的脸庞,一双历经风霜的眼睛,透射出坦然沉静又坚定执着的眼神 。 这完全符合采访人员的想象 。
我就是个种地的,种桃才十年光景 。 老王说话开门见山 。
大棚外艳阳高照,大棚内热气逼人 。
该散热通风了,老王走到一个电路装置前轻轻按了一下,轻钢龙骨制成的棚顶上,塑料薄膜缓缓卷起 。 天窗一开,凉风自然袭来 。
开窗通风、温度设定、湿度设定、浇灌施肥、喷洒农药 。 在采访人员眼中一连串眼花缭乱的操作,在老王布满老茧的手中行云流水如弹钢琴般 。
这是物联网,接着老王嘴里接连不断冒出一串新词:物联网远程控制、半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架式稀植大冠栽培、果园全园生草、智慧设施……
老王种桃与众不同 。
老王玩的是大手笔,一出手就是几十成百亩的设施大棚,几百亩的陆地栽培 。
老王玩的是高科技,大投入 。
这块大棚60亩,仅建大棚就投入240万元 。 因为用了智慧设施,现在老王种桃种得很轻松 。 每天到棚里转转,指导指导工人操作,查看查看树苗的长势 。 这就是老王一天的工作 。 越到后期,越规模化,越好管理,越轻松 。 老王种桃种得游刃有余 。
轻松的背后,是严格的技术要求和工作管理制度 。 树苗种植必须定点定位,一分一毫都不能差 。 剪枝摘心,树形管理必须统一量化,这样才能通风光照均匀,结出最好最甜的桃子 。
老王1970年出生,1990年结婚 。 婚后就开始种地,直到现在 。 我一直在土里刨食 。 老王说 。 30年来,老王种地种得很精彩 。 种过棉花、种过各种蔬菜瓜果 。 老王种地,绝不仅仅把目光停留在自家的一亩二分地上 。
老王刚种地,一开始就规模化 。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每亩地租金7元,到新世纪初的每亩100多元,再到如今的每亩1000多元,他一承包就是二三百亩 。 规模化有规模化的收益,规模化也有规模化的风险 。
2004年,一场大风突如其来 。 老王种植的300多亩棉花被刮倒到一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刚扶起来,又被一场大风吹倒到另一边 。 棉花几乎死净,当年颗粒无收 。
2008年,老王在宿迁承包了200多亩地种植大棚西瓜 。 春节前一场大雪把大棚压塌了,没了收成,一次就损失300多万元 。
灾难面前,老王的执着显露无遗 。 跌倒了就爬起来,擦干眼泪,从头开始,没什么大不了 。 农业保险赔了一部分,政府扶持了一部分,自己筹集了一部分 。
这次老王改种桃树了 。
【老王■新沂老王种桃记】棋盘镇、马陵山镇、时集镇,周边的乡镇都有老王承包的土地,都种上了水蜜桃 。 以前靠天吃饭,旱涝不保收,如今靠科技吃饭,饭碗端得更稳,赚钱底气更足 。
高科技设施大棚,管理规范、科技含量高、抗灾能力强,再加上桃子品种不断更新升级,老王种出来的水蜜桃,浙江嘉兴、上海一带的果品市场都抢着要 。
老王足不出户,钱就滚滚来 。
现在一年能落个六七十万元吧,老王是个舍得投入的人,把赚来的钱大都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 。 我对种地感兴趣,只要用心努力干,在家里照样能挣到钱 。 老王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
老王自己挣钱,也带领当地村民一起发财,有的学他走上了规模化种植道路,有的把土地流转给他,到老王的大棚里工作,不用出门打工,就能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 。
我要干,就一定要做大做强做好
我生于斯长于斯发展于斯
我这一辈子就扎根家乡改变家乡致富家乡
我只要看到自己种的东西开花结果,就有种沉甸甸的成就感
……
老王种桃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 , 别人把种桃当成致富门路 , 老王把种桃当成一份甜蜜的事业 。
老王全名王开志 , 新沂市时集镇人 , 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 是开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 外地客商都叫他新沂王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