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领”返乡记

[]“金领”返乡记
文章图片

◎徐报融媒采访人员 胡明慧
从“果果部落”整齐的一排排温室大棚走过来,37岁的丁松,头戴草帽,身着单褂,脚蹬一双蒙着一层土灰的黑皮鞋,皮肤黝黑,泛着金属光 。
这模样的丁松,与新庄村所有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既相似,又不同 。相似的是晒得黝黑的肤色和对土地的爱与执着,不同的是,“回归”土地,让丁松对其更多了一份期待,“既然回来了,就得干番事业” 。
回归
棠张镇新庄村是丁松的老家,几年前,还能干动农活的父亲,依然在这块耕种了几十年的土地上劳作 。丁松17岁离开家乡求学,大学毕业后,在金融业就职 。
敢闯敢干,贯穿于丁松的每一次重要的事业抉择中 。在职场打拼5年后,有了从业经验的丁松,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自立门户,开了第一家自己的公司 。此后,一路摸爬滚打,跌倒了再站起来,丁松把生意越做越大,又陆续开了好几家公司,从原先的“白领”一跃变成“金领” 。
从农村走出去,是许多饱受田间劳作之苦的村民梦想 。按理说,丁松已经走上了人生“向上的阶梯”,照此发展,离大多数人定义的成功越来越近 。
但,父母对于土地的执着,将丁松重新拉回了农村 。
2017年,丁老爹在家收毛豆时淋了雨,高烧至40℃ 。丁松被吓得不轻,极力劝说父母跟自己回城享福 。可过惯了农村生活的爹妈说啥也不同意 。
“既然爹妈不愿去,那么我多回来点”,从那时起,回家乡干点事,便在丁松的脑子里反复盘旋 。
对于丁松返乡干农业的想法,朋友们没几个支持的,“金融行业风险虽高,但收益率在30%左右,干加工型企业收益率也能在15%左右,可传统农业的收益率只有8%,投资下去,十年能回本就算不错,身边的朋友没有人愿意干这一行” 。
但丁松向来敢闯敢干,而且这敢闯敢干还不是盲目瞎干 。
用了一年的时间,丁松去广西、内蒙古等地调研,觉得回到农村干农业,这事儿有干头,“虽然传统农业的收益率大约只有8%,但现代农业可附加的内容很多,加乡村游,就有旅游行业的收益;加电商,就有贸易行业的收益;加物流,就有运输行业的收益,这事做好了,也能实现高收益” 。
颠覆
说干就干,去年下半年,丁松从新庄村流转了160亩土地,建起了果果部落 。这160亩的土地中,既有丁松自己家耕种了几十年的地,也有邻居的地,对这地,丁松有别样的感情 。
此时返乡创业,丁松也恰逢好时机 。作为能人返乡,资本兴乡的奖励对象,丁松获得了镇里400万元的项目配套资金 。
用自己的投资和镇里的配套资金,丁松准备大展拳脚,盖起了镇里最先进的、4.2米高的温室大棚 。进入大棚,有专门的缓冲间,大棚顶上保温毛毡的收放、棚内的通风,已实现半自动化 。
被村民们称为“一代棚”的40多间温室大棚,每间的造价大约21万元,比普通的温室大棚,一间就贵好几万 。
这还不算啥,在种了一辈子地的老乡眼里,丁松最“离谱”的是,不仅花大价钱改良土壤,还从千里之外拉底肥给土地增加肥力 。
为啥要改良土壤?丁松说,这地村民们用老法儿种植多年,如今想种出高标准的绿色蔬果,土壤的先天条件不够 。怎么办?把原先的土层铲掉了10厘米,他从万科城建筑工地拉来成车的土方直接填上,这笔钱又多花了50万元 。
这还不够,为了给土地增加肥力,丁松又从朋友在内蒙古的养殖场拉来了两车80吨的羊粪给土地上底肥,“一车就是4万元” 。
这种颠覆性的种地法,老乡们最初不理解,连丁老爹也看不下去,常在丁松耳旁唠叨:“这样干能成吗?”
但丁松认准的事儿,任谁也动摇不了 。到了该施叶肥的时候,丁松又从农科院学来了新招,给草莓改喝鲜奶,代替化学肥料补充草莓生长时所需的钙、铁、锌 。
去年9月16日种下了13棚草莓,年底率先上市 。喝过牛奶的草莓确实不同一般,口感更香更甜,更有草莓该有的味道 。别家的草莓一斤卖15元,但果果部落“出品”的草莓一斤卖到30元,依然供不应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