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延龄」吴三桂和康熙较量,明明已经占据了优势,为何最后还会失败?( 二 )

 「孙延龄」吴三桂和康熙较量,明明已经占据了优势,为何最后还会失败?
文章图片
吴三桂和康熙较量,明明已经占据了优势,为何最后会失败?反清联军的这个内讧,让康熙抓到了反攻的机会。他重新调整部署,在西线稳重吴三桂,以东线的福建、浙江、江西为主战场,调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贝子傅喇塔、浙江总督李之芳进攻东线的耿精忠和郑经。而当时的耿精忠和郑经,仍然在互掐呢!最后两个人都被清军压制,与吴三桂中断了陆路联系。在分割耿精忠和吴三桂之后,清军又以靖逆将军张勇、陕西总兵孙思克、定西大将军董额为主帅,三路大军由陕西出击,分别进攻甘肃的王辅臣和四川的吴三桂军。然而还没等清军进攻,吴三桂这边也出了内讧。康熙十四年六月,叛清降吴的孙延龄攻打梧州失利,被清军重挫。这件事导致孙延龄反清的信心遭到动摇,他在反复考虑后,决定再次投降清朝。此事被吴三桂知道后,派自己的从孙吴世琮领兵进驻桂林,杀掉了孙延龄。于是反清联军方面又少了一员大将。 「孙延龄」吴三桂和康熙较量,明明已经占据了优势,为何最后还会失败?
文章图片
吴三桂和康熙较量,明明已经占据了优势,为何最后会失败?康熙十五年,清军在东线高歌猛进,收复了整个浙江,还攻入了福建。这个时候,郑经还在耿精忠后方捣乱。双方在漳、泉二府激战,耿军战败撤退,郑经尽夺漳州、泉州等地。康熙乘此时机,果断下旨令清军全军出击,趁虚入闽作战,尽歼耿军几万精锐。耿精忠在前有清军进逼,后有郑经捣乱的情况下,无奈的向清军请降。康熙恢复了他的靖南王爵位,让他率所部随清军征剿吴三桂。于是,耿精忠一路被平定。不久后,清军击败了郑经军,收复了漳、泉各地。浙江、福建彻底平定。(郑经完全就是个大搅屎棍)耿精忠投降前夕,不知道尚之信这个二货是怎么想的。他之前不反清,这个时候突然宣布接受吴三桂招讨大将军的封号,易帜改服,拥兵反清。但是此时的局势,已经朝清军一方翻转了。吴三桂让尚之信出兵时,他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咋咋呼呼一阵后,居然又宣布向清军投降。康熙随即降特旨,赦免了尚之信的罪。于是,三藩之乱仅仅才两年多,耿精忠和尚之信两路都被平定。但是他俩都没捞到好,最后都被康熙处死了。东线被完全平定,战场自然就转到了吴三桂的西战场。首先是陕西的董额一路,在克复了秦州、洮州、河州、兰州、延安诸地后与王辅臣在平凉对峙。吴三桂遣派王屏藩和吴之茂从汉中增援王辅臣,但没用成功。于是西北战场暂时形成了对峙局面。之后康熙令大学士图海为抚远大将军,总理西北战场。仅仅一个月,图海就大败王辅臣于平凉城北。次月,王辅臣降清。王屏藩和吴之茂两路援军也被击退,于是陕西和甘肃两省也被清军平定。随着浙江、福建、陕西、甘肃全部被平,仅剩的一路就只有吴三桂亲自率领的中路军了。当时吴三桂防守严密,兵力雄厚,清军几次突击都不成功。但是吴三桂的进攻也几次被挫,无法扩张地盘。双方这么对峙,拖的时间越久对吴三桂越不利。等到广东和广西先后被清军平定后,湖南便成了一个突出部!清军分四路从湖北、江西、广东、广西进攻湖南。为了维系人心、鼓励士气,吴三桂将大帅府由长沙转移到衡阳,并于康熙十七年三月初一在衡阳称帝,国号大周,改衡州为定天府,定为大周首都,并大封诸将。称帝之后,吴三桂决定反击。当年六月,吴三桂亲点大将马宝,并授其率五万大军南下,攻打衡阳的门户永兴,两战两胜,大创清军。击毙了清军都统宜里布、护军统领哈克三,大败前锋统领硕岱、副都统托岱、宜思孝所率的援军。清军受次大败,被迫退回了广东。南线反攻大胜之后,吴三桂又亲自部署了对广东、广西的大规模进攻。以十万大军,突入两广,收复了除梧州之外的所有区域,大挫康熙和清军的信心。那个骁勇善战的吴三桂,貌似又回来了。但还是要实事求是的讲,吴三桂在称帝后取得的胜利,只是区域性的胜利,对整个战场来说还是于事无补的。这就好比当年李定国两厥名王,声势浩大,但是清军在总体上仍然占有巨大的优势。个别战役上的胜利,掩盖不了全局的颓势。大周军反攻广西后不久,吴三桂于八月十七日病死在军中。周军大将们商量后,决定密不发丧,退师衡阳,然后派人赴云南,迎吴世璠继位。十月,吴世璠迎丧回到云南,正式继大周皇帝位。听说吴三桂去世后,康熙都笑了。吴三桂是员悍将,但吴世璠才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孩。大周以幼主为帝,灭亡是必然的!于是盘踞在湖北、陕西的清军大举进攻,四川和湖南全部被清军收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