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美面膜,不是有医美的功效,而是因为用在医美项目之后

2020
医美面膜真的那么神奇吗?
面膜作为一种日用消费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据统计,2018年中国面膜市场规模为18.3亿美元,消费量高达34.6亿片。
近年来,尤其是医美面膜受到女性们的青睐。
在小红书上,医美面膜的营销也是刮起了大风,功效也被夸大到说是堪比医美。
但是,医美面膜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美面膜,不是有医美的功效,而是因为用在医美项目之后
文章图片
事实上,医美面膜这个好听的名字,会让不甚了解的消费者都有一个误区——
医美面膜=有医美功效的面膜。
而真相是,医美面膜之所以叫医美面膜,不是因为有医美的功效,而是因为它是用在医美项目之后的面膜。常用来做医美手术例如激光、微针后或者敏感性皮肤病的辅助治疗。
因为手术可能对皮肤造成刺激,需要成分简单的医美面膜来促进创伤修复和愈合。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美面膜,不是有医美的功效,而是因为用在医美项目之后
文章图片
面膜一般分为医美面膜和普通面膜,两者区别在于,医美面膜的成分简单,加工工艺要求更高,所以它不仅适合医美手术后的修复,也适合敏感肌的人群。
平时我们区分两类面膜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医美面膜是械字号,普通面膜是妆字号。
来看一下,通常我们会陷入这两类面膜的哪些消费陷阱。
摘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消费者往往被推荐使用各种所谓的“械字号面膜”“医美面膜”,或者是冠以“医学护肤品”的妆字号面膜等。
这些产品被宣称比普通面膜标准高、功效强、更安全,更适合消费者使用。
所谓“械字号面膜”“医学护肤品”等,到底是不是消费者更好的护肤选择呢?
01
不存在所谓的“械字号面膜”
人们所谓的“械字号面膜”,其实是医用敷料。
医用敷料可以与创面直接或间接接触,具有吸收创面渗出液、支撑器官、防粘连,或者为创面愈合提供适宜环境等医疗作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美面膜,不是有医美的功效,而是因为用在医美项目之后
文章图片
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外科敷料、接触性创面敷料、包扎固定敷料。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用敷料产品按照风险程度由低到高来划分,分别按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医用敷料,凡是声称无菌的,其管理类别最低为第二类医疗器械;若接触真皮深层或其以下组织受损的创面,或用于慢性创面,或可被人体全部或部分吸收的,其管理类别为第三类医疗器械。
国产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前需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注册;第三类医疗器械和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上市前需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注册。
医用敷料命名应当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的要求,包括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称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
因此,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
02
“妆字号面膜”不能宣称为“医学护肤品”
所谓“妆字号面膜”,即按照化妆品标准管理的面膜产品,指涂或敷于人体皮肤表面,经一段时间后揭离、擦洗或保留,起到护理或清洁作用的化妆品。
面膜类化妆品不仅包括面贴膜,还包括眼膜、鼻膜、唇膜、手膜、足膜、颈膜等,近几年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化妆品品类。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美面膜,不是有医美的功效,而是因为用在医美项目之后
文章图片
根据产品上市前监管方式划分,面膜类化妆品分为两类。
第一类面膜类化妆品上市前需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注册的特殊用途化妆品面膜,主要是宣称具有祛斑美白等特殊功效的产品。
第二类面膜类化妆品上市前需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或者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非特殊用途化妆品面膜,主要是宣称具有保湿、清洁、滋润等功效的产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