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好莱坞去年贡献了一部全球大扑街的现象级烂片 你有看没( 二 )
作为全世界最经典的音乐剧之一 , 《猫》曾获得七项托尼奖 , 相当于舞台剧界的奥斯卡 。
从1981年起开始风靡全球 , 共以十多种语言在二十多个国家出演无数次 , 一度成为伦敦西区及纽约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 。
剧中的经典曲目《Memory》尤其动人 , 唱尽了人生的痛苦 , 充满对美好过往的无限追忆 , 可以算是现代音乐剧传唱度最广的一个唱段 。
我们之所以能够接受音乐剧舞台上的《猫》 , 是因为剧场环境的假定性让我们明确这些猫是由人所扮演的 , 我们能接受这些表演者穿着戏服模仿猫的样子 , 就像没有人会接受不了蝙蝠侠、猫女的外形一样 。
电影版《猫》通过CG技术来仿真猫 , 又要真人出演来保留音乐剧版的特征 , 这样相加无疑会带来成倍的恐怖谷效果 。
恐怖谷理论提出 , 随着机器人到达“接近人类”的程度越高 , 人类对他的好感度就会越低 , 如果一个非人类实体呈现出“非常拟人”的效果 , 那在人类观察者眼中就会产生一种古怪的感觉 。
仿真度很低 , 人们不怕 , 因为知道那是假的 , 但当仿真度高到一定程度 , 人们有时候就不确定真假 , 再加上这种和人类如此相似却非人类的奇怪感受 , 会让人觉得会遭到潜在的威胁 。
郭敬明的CG大作《爵迹》就因为这种极度接近真人的虚拟感让观众感到不适 。
除此之外 , 影片中还画蛇添足的加入了其他的人脸小动物 , 如果人脸小老鼠还姑且能称作诡异的话 , 那人脸蟑螂就真的是非常恶心了 。
而且这些蟑螂还成群结队的出现 , 密恐患者恨不得当场暴毙 。
尤其是看到猫咪抓起蟑螂就往嘴里塞 , 我简直要吐了 , 为啥放着小老鼠不吃要吃这个 , 搞不懂这是导演的恶趣味还是别的什么 。
【「电影」好莱坞去年贡献了一部全球大扑街的现象级烂片 你有看没】
另一层视觉不适来源于角色与场景的比例失调 。
剧场舞台上的道具背景一般都会做减法 , 能呈现出美术概念和世界设定就够了 , 所以音乐剧《猫》所有的情节都是在一个垃圾场的场景中完成的 。
但电影却变换了非常多场景 , 而且都是比较真实的房间、店铺、街道、码头、剧场、火车等等 。
我们在小景别里 , 刚刚能接受他们是由人扮演的猫 , 并且深情唱歌中稍稍入戏 , 一切换成比较大的景别带到场景 , 就立刻又被拉回人脸猫精的恐怖设定中 。
这种忽大忽小的比例失调 , 使每一次景别切换都能引起一阵生理不适 。
在这种效果之下 , 无论音乐多好听 , 舞蹈多精彩 , 也很难投入其中 。
很多百老汇经典音乐剧都早已被搬上银幕 , 《音乐之声》《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的电影版都很成功 。
《猫》之前一直未有电影导演尝试 , 足以见得其改编难度之大 。
这次最令人失望的还是导演汤姆·霍伯的失败发挥 , 作为拍出过《国王的演讲》《悲惨世界》《丹麦女孩》的奥斯卡小金人得主 , 这次不光在视觉呈现上非常赶客 , 整个故事也讲得乏善可陈 。
《猫》原本的剧情就有点偏童话风格 , 杰里科猫家族举行一年一度的舞会 , 部族将选出一只猫让它获得重生的机会 , 充满奇幻色彩 。
汤姆·霍伯这次非但没有解决原剧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 反而还压缩了时长 , 使整个节奏更加仓促 , 不光没有赋予任何当下价值和作者风格 , 还令整个故事看起来非常儿戏 。
看下来感觉大家就是在赶场子听歌 , 一人一首 , 最后选的不是唱的最好的 , 而是故事最惨的 , 可惜了这一票大咖演员的精彩献唱 。
要说《猫》唯一的优点应该就只有音乐好听了 , 但这也不足以成为看它的理由 。
我更愿意推荐大家去听听它的原声带 , 或者找来这部音乐剧的官方录影来看看 。
推荐阅读
- 上海旧改征收量相较去年大幅增长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
- 能否推荐一个能用快播看电影且电影都是中英双字幕的网站
- |南通港1-10月集装箱吞吐量已超去年全年
- 有哪些剪辑和特效让你深入心底的视频,电影,mv,或广告,宣传片
- 管控|连云港空气优良率较去年同期上升12.1个百分点
- 集装箱|南通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50万标箱超去年全年
- 豪车|奔驰也成功了!去年加价2万,如今直降4万,30天卖12100辆
- 2020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在广州闭幕
- 感觉今年双十一没有去年那么关注了,是我老了还是不止我一个人这么觉得
- 小王子可不可以编成一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