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压轴大戏《我是刑警》开播就差评一片,观众的评价一针见血( 二 )


在主角表现备受争议的情况下 , 配角反而撑起了半边天 。
先说李泰 , 饰演的叶茂生是个典型的“耙耳朵”老实人 。
别看他的戏份不算多 , 但他通过微妙的表情变化 , 把这个角色刻画得非常鲜活:

妻子唠叨时的无奈、与秦川讨论案情时的真诚 , 以及偶尔流露的羞涩 , 细腻得让人眼前一亮 。
很多观众表示 , 李泰的演技虽不抢戏 , 却让角色有了独特的生命力 。
再看周波 , 紧张的氛围似乎为他量身定制 。

他在剧中的表演层次感特别强 , 尤其是在面对案件重压时的愤怒和焦虑 , 几乎不用台词就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情绪爆发 。
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他的“焦灼味儿”这一点实在让人佩服 。

争议焦点
真正让人有产生出戏感觉的人就是马苏 。
马苏在《我是刑警》里饰演男主秦川的干妹妹 , 一个土生土长的普通妇女 , 按理说这样的角色不需要大开大合的表演 , 只要接地气就能让人信服 。

然而 , 她的表现却成了观众的一大槽点 。
首先 , 她的服装和背景确实贴合角色设定:臃肿的棉袄、满手冻疮 , 再加上地方口音 , 按说这样的细节很容易让观众觉得她是个普通市井小人物 。

但偏偏问题出在她的“眉眼间” 。
那种一看就精明得不行的神态 , 完全打破了她应该表现出的质朴感 。
最出戏的还是关键场景:面对秦川的审问 , 本该是情绪崩溃、大哭大喊的戏份 , 马苏却演得像在下一盘很复杂的棋 。

虽说服装和背景很贴近现实 , 但她的表演却显得过于“用力” 。
哭呢 , 哭不出来 , 情绪呢 , 情绪不到位 。
观众本该跟着她的痛苦和压迫感走入剧情 , 可她的表演却让人感受不到丝毫的代入感 。
她的尴尬表现不仅拖累了角色的可信度 , 更让整个剧情的节奏显得生硬 。
一个女一号 , 被如此吐槽 , 实在令人唏嘘 。

剧情槽点
《我是刑警》的开篇还是很有看头的 。
故事一上来就直接把观众拉进了一桩真实案件改编的“西山矿抢劫案”案件发生在喜气洋洋的春节前夕 , 抢劫犯大闹矿区 , 枪声四起 , 场面血腥而紧张 。
瞬间 , 这种年节与犯罪的强烈对比便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

这起案子不仅让刑警秦川陷入破案难题 , 还巧妙地与他师傅高建设的牺牲联系在一起 。
通过师徒情感的铺垫 , 不仅让观众迅速理解了主角的动机 , 也为后续故事提供了足够的情感张力 。
可以说 , 前几集的节奏紧凑、氛围到位 。

但随着剧情深入 , 问题就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了 。
比如抢劫案的关键情节——爆炸 。
按照剧中台词 , 受害者因为爆炸尸体破损严重 , 身份无法确认 。
然而 , 问题来了:爆炸的过程哪去了?

剧情里根本没交代任何炸弹引爆的画面 , 就直接跳到了“爆炸结果”这断片式的叙事让人一头雾水 。
再比如案件调查中 , 受害者居然精准地描述凶手穿了“藕荷色”的衣服 。
说实话 , 这种描述不仅让人怀疑角色的色彩学造诣 。

而且那时候真有藕荷色这种叫法吗?普通人能分清这种细微颜色?
这样的台词设计不仅显得刻意 , 更让剧情的真实性打了折扣 。

最让观众崩溃的 , 莫过于剧中的广告植入 。
很多人发现 , 开头、中间、结尾处都塞满了生硬的广告 。 一集短短几十分钟 , 愣是被“恰饭”硬生生分成了好几段 。

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 , 让原本悬疑感十足的剧集显得割裂感满满 , 观众看得迷迷糊糊 。
虽说剧本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 , 但这制作水平和叙事能力 , 实在没把“真实”变成“抓人”的好故事 。

细节到位 , 年代感强
尽管《我是刑警》在表演上争议不断 , 但在场景搭建和氛围营造上 , 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
全剧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90年代 , 剧组显然是花了心思去还原那个年代的细节 。
比如刑警队的档案室 , 一股浓浓的旧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 那些泛黄的卷宗、破旧的档案柜 , 让人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没有电子化的刑侦年代 。

还有煤气灶、铁垃圾桶、刀痕斑驳的案板等生活场景 , 真的是随手一拍就是满满的生活感 。
高建设案发生时的雪地场景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 那堆积的白雪不仅让人感受到东北的寒冷 , 更为案件的紧张氛围增色不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