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背后靠山被曝光,他在东北无人敢碰,全凭三位贵人照拂( 二 )


接着李忠堂第二个剧本《摔三弦》一出世 , 来求的人少不了 , 可是李忠堂谁也没给 , 他就邀请了赵本山 。 大家都不知道赵本山是谁 , 一听是个就上过一次台的小篓篓 。
谁也不服气 , 但是没想到赵本山一登台因此在东北闯出了名气 。

之后李忠堂就不断为赵本山创作剧本 , 同时赵本山也为李忠堂的剧本加成了不少 , 两人成为了黄金搭档 。
姜昆多次推荐赵本山登上春晚舞台在赵本山表演《摔三弦》的时候 , 除了李忠堂十分欣赏之外 , 另外一个人就是已经在央视说的上话 , 全国各地寻找人才的姜昆 。

姜昆来铁岭看演出 , 觉得赵本山和其他说二人转的都不一样 , 他不是从那些老人那里学来的老套路 , 而是大胆创新 , 虽然下面一些村里的老人骂声不停 , 但年轻人却很喜欢 。
姜昆觉得这就是舞台需要的人 , 所以回去之后姜昆就多次向春晚节目组推荐 。 一蹉跎就蹉跎了好几年 , 终于姜昆才为赵本山赢得了试镜的机会 。
姜昆一听到消息之后 , 就赶忙往东北赶 , 却没有想到赵本山去外地演出了 。 姜昆不甘心赵本山错过这个机会 , 就立马去外地找赵本山 。

赵本山一听高兴坏了 , 也很感动与姜昆这么些年过去了还记得这个事儿 , 而且还跑这么老远来找自己 。
其实早在1988年赵本山就在春晚的分会场表演了小品 , 只可惜辛辛苦苦等到后半夜 , 赵本山也没有在电视上看到自己 。
对此姜昆也深感内疚 , 还和赵本山表示自己一定会让他站上春晚舞台的 , 终于在两年后 , 赵本山通过一个小品《相亲》被观众熟知 。

后来赵本山也说 , 自己忘了谁也不能忘了姜昆 , 没有姜昆自己一辈子恐怕都登不上春晚 , 就算能登上也会晚十几年 。
和范伟、高秀敏、何庆魁贡献优秀小品登上春晚舞台之后 , 赵本山结识了高秀敏、何庆魁、范伟等人 。 本来他们是因为名气不够 , 那些名气大的都被选走了 , 他们这些被剩下的人组合在了一起 。
却没想到创造出了一系列经典作品 , 其中最有名的那一部就是《卖拐》 。 而何庆魁就是这个小品的编剧 。

幕前和幕后完全不一样 , 大家都是十分尊重艺术的人 , 也对事不对人 , 经常因为剧本和表演吵得面红耳赤的 , 甚至摔门就走 。
第二天四人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 继续排练 。 而且那时候排练时间十分的紧迫 , 每个人都得熬大夜 , 时间都不够用 。
结果有一次赵本山却在排练的过程中不见了 , 大家急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 却找不到人 。

赵本山回来了竟然说自己去泡澡堂子了 。 然后范伟和赵本山大吵了一架 。
其实赵本山并非不是没有责任心 , 恰恰是因为他觉得大家在这里都窝着 , 也焦虑 , 想不出东西来 。
当赵本山拿出响亮包袱的时候 , 大家才懂得了他的深意 。

几次合作之后 , 四人确实有了很多的默契 , 创造出了很多百姓喜闻乐见的小品后 。
随着高秀敏的去世 , 何庆魁也一下子失去了灵魂 , 再难写出好的剧本来 。 而范伟也因为这种高压环境厌倦了创作 , 而选择了离开 , 开始新的工作 。
也正是因此大家纷纷猜测范伟和赵本山不和 , 后来才一个人孤零零的留在春晚上 , 四人小分队就此分崩离散 。

其实赵本山也后来说只是因为个人选择不同 , 大家还是好朋友 , 范伟后来也说自己后来却的文工团还是赵本山介绍的 。
不管后来他们关系如何 , 但他们确实是十分匹配的搭档 , 如果没有这些人的积聚 , 恐怕中国的小品史上又会少很多优秀的作品 。
最好的贵人是自己之后赵本山就不需要贵人了 , 或者说他成为了自己最好的贵人 。

名利双收的赵本山并没有彻底停下来享受 , 而是创建了本山集团 , 收了一大堆的徒弟 , 让他们登上更大的舞台 , 把自己手艺都教给他们 , 让他们将东北文化二人转 , 小品传承下去 , 用喜剧感染更多的人 。
在赵本山的帮助下 , 小沈阳、丫蛋等人都走了出来 , 出了名 。 其他不出名的徒弟也能凭借手艺养活自己 。 还拍摄了《乡村爱情》 , 养活了一大帮子演员 , 让他们走到幕前 , 被观众熟知 。

同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东北 , 使得东北的旅游业快速发展 。
而且赵本山这个人也十分热情好客 , 只要是来东北的 , 是他赵本山的朋友 , 他定好好招待 , 当初刘德华因为演唱会的事情得罪了辽宁的一个地头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