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釉在宋代占据主导地位( 二 )


历史
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 , 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 , 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 。从而确定了这个地区作为古老陶器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
宋磁州窑白地黑花竹纹枕
两晋南北朝时期,彭城、临水地处中原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 成为京师邺城西郊的名胜之地 。陶冶技术也趋于成熟,已经烧制出了青瓷和化妆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飞跃 。在过去的考古调查中曾发现临水窑窑址 , 出土百余件青瓷碗,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开始在口部施用白化妆土,上罩以青黄色透明釉 , 化妆部分显现出黄白色,这是磁州窑釉陶向化妆白瓷过渡的初级阶段 。1975年又在临水发现了一处唐代古窑址及化妆白瓷器残片 。说明此时磁州窑化妆白瓷的烧制已经步入成熟时期,窑器也由支烧改为笼(匣钵)钵装烧 。
到了宋代 , 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 。磁州窑是宋代北方地区民间瓷器的典范,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 。在长期的陶与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与特征(即白化妆技法) , 多用统一的造型、独特的装饰技艺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风格体貌,体现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它的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须的盘、碗、罐、瓶、盆、盒之类的用具,线条流利、自由奔放,表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 。宋代的磁州窑汲取题材广泛,形成多样,寓意丰富 。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揉融在一起,将陶瓷器物提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 。在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 。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 。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 , 它那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 。
到了元代,彭城地区的磁州窑又掀起了一个制瓷高潮,除继承宋金时期传统品种外,又扩大了生产规模 , 大型器物的生产也增多 。产品趋向厚重 , 器型硕大、圆浑 , 纹饰主要有云龙、云风、云雁和鱼藻纹等 。1973年,在彭城大路沟曾出土有“大元国至元三年……”的石制碾槽 , 并出土了很多元代典型的鱼藻盆残片 。其型制、装饰风格与北京元大都出土的鱼藻盆极为相似 。一直以来,在彭城的旧城改造中更是大批量、大规模地发现和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元代瓷器、瓷片 。
明代彭城磁州窑仍保持着相当大的产量,并在彭城设置了官窑 , 在磁州南关设立了存放官家酒坛的仓库——“官坛厂”,以备顺滏阳河舟运入京 。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心,也随之而成为北方瓷都 。
清朝初期,彭城磁州窑又进入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窑场增多,窑型改大,品种增多,产量增大,日用瓷覆盖民间市场 。《磁州志》记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舟车络绎,售于他郡” 。民间有“南有景德 , 北有彭城”之说 。清未由于“洋瓷”的大批调入,致使磁州窑生产下降,品种锐减 , 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落,彭城镇仅剩缸磁窑130等座,瓷业工人千余名 。
工艺
磁州窑的胎体使用的是当地一种比较特殊的高岭土,结构较疏松 , 淘炼不细,颗粒粗,常有未烧透的孔隙和铁质斑点 , 含铝量较高,另外原料中含量铁、钛等着色杂质高,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 。主要有青土、白碱、缸土、笼土、黄土(黑药土)、紫木节、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长石等 。磁州窑瓷器的胎质有两种,一是胎质坚细,呈灰白色 。另一种是胎质粗松,呈红褐色 。器物拿在手里感觉不是很重,而民国及近代仿品普遍是坚硬偏厚重 。磁州窑的制坯技艺也丰富多样,有雕塑、拉坯、盘条、印坯等技法 。
金代山西磁州窑的胎
磁州窑还往往使用化妆土施加在胎的表面 , 化妆土最早为白色优质瓷土制成的泥浆,是为了适应粗瓷细作 , 掩饰胎体表面的凹凸不平,从而提高瓷器的外观质量和釉的白度及光亮度 。后又出现了有色化妆土 。从馆藏陶瓷枕来看,白釉黑花卧女枕,其赭黄色衣衫即施了一层赭黄色化妆土,上绘黑花,再施透明釉烧制而成 。白釉剔花婴戏莲纹枕是在较厚的化妆土上进行剔刻,再剔去纹饰外的化妆土,亦是化妆土艺术的变化 。珍珠地划花枕,亦先施较厚的白色化妆土,经刻划纹饰、戳印珍珠地后,又在纹饰内着一层色粉,(有的不着色粉)用力蹭擦,使花纹、珍珠地的凹处着满色粉,施釉烧好之后,纹饰内呈褐红色,非常漂亮 。磁州窑巧妙利用化妆土,达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 使化妆土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并达到了高超的水平 。烧制方法,多采用匣钵装烧,烧成温度在1250℃左右 。器内一般多挂釉 。碗、盘一类采用叠烧法,器内留有五个条形支烧痕 。瓶、罐的圈足及枕的底部往往露胎无釉 。白釉多是白中泛黄的奶白色,具有象牙白的质感,釉层也不是很厚,没有肥润感及垂釉现象,不太透明匀净,釉面光泽感不是很强,常见有细碎开片 。这时期还烧造黑釉、绿釉、黄釉、酱釉及孔雀蓝釉、红釉、三彩 。另外在白瓷基础上烧出釉下彩绘 , 如: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黑彩划花、白釉釉下划花填绿彩、白釉釉下酱彩、白釉釉下酱彩划花,珍珠地划花、绿釉釉下黑彩、白釉红绿彩、白釉红绿黄黑彩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