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得了姜妍,却火不了的《中餐厅8》( 二 )



对于综N代来说 , 做了那么多季 , 不管是故事的延续 , 还是模式的创新 , 总要有点新意给到观众 , 但中餐厅始终局限于最初被验证的成功套路 , 一点也舍不得离开舒适区 , 导致经营的故事线单一枯燥 , 甚至刻意制造生硬的环节 , 大大削弱了内容的生动感 。
比如《中餐厅8》一开始的餐车出摊任务 , 刚开始无人问津 , 后来凭借酸梅汤和炸猪排吸引了一些客源 , 但仍旧达不到规定的营业额 , 最后竟然靠卖了一瓶五粮液凑满了营业额 。
不管卖五粮液是事实还是摆拍 , 也不管餐车出摊的任务是否合理 , 对于一个主打美食经营的综艺来说 , 靠出售小吃完不成任务而借助外力 , 观众就已经对这一季的经营故事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

火人不火节目?
用嘉宾的话题带火节目已经是《中餐厅》的惯用套路 , 黄晓明就是例子 。
【火得了姜妍,却火不了的《中餐厅8》】黄晓明几乎参与了《中餐厅》每一季的录制 , 从一开始的霸总式发言让人反感 , 再到“我不要你觉得 , 我要我觉得”的爆梗热搜 , 最后竟作为店长责任心爆棚的口碑实现大逆转 , 《中餐厅》和《乘风》一样 , 已经成为黄晓明的“铁饭碗” 。
林大厨和尹正同样如此 , 《中餐厅》但凡挖掘到了一位适配节目的嘉宾 , 就希望能延续他的话题度和国民度 , 以老带新的方式 , 用“老人”稳住节目的调性和功能 , 再用“新人”增加亮点 。

新人的选择也很有讲究 , 当“能不能经营成功”的问题已经被“老人”解决后 , 新人就负责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和趣味 , 像虞书欣和姜妍、林述巍的互动 , 就让节目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
特别是姜妍 , 更是收获了不少观众的喜欢 。
之前的《中餐厅》后厨 , 厨师属性比较强的就是张亮和林述巍 , 其他人要么是轮值做自己的拿手菜 , 要么是帮厨 , 但大部分女嘉宾还是负责经营、财务或者是前台接待的工作 , 而姜妍 , 可以说是《中餐厅》唯一确定的女性厨师角色 , 极大地丰富了节目关于女性叙事的内容 。
像是节目录制第一天合伙人都疲惫不堪去休息的时候 , 姜妍洗漱完又来到厨房备菜为第二天做准备 , 又像是奥运特辑中为了制作寓意“指定胜”的定胜糕 , 姜妍练习脱模数小时才成功 , 再或者姜妍的主打菜“小猪盖被”在试菜时被指面饼味道不佳 , 她下一次就将最初的饼皮改为更松软的厚面饼……
在本季工作强度明显降低的情况下 , 只有姜妍备菜的过程 , 才让我们明显看到了为餐厅经营所做的努力 , 同时 , 姜妍关于甜品的尝试也弥补了之前中餐厅品类上的不足 , 烹饪过程令人眼前一亮 。
再加上姜妍本人低调认真的性格 , 与《南来北往》中的姚玉玲形成极大反差 , 反而让人物立得起来 , 不仅讨喜 , 也极有看点 。

但除了虞书欣和姜妍这类能凭借特别的性格魅力为节目增色的人物 , 其他人的角色类型和成长线依旧重复 。
黄晓明的店长身份和林述巍的大厨身份 , 已经固定在那里了 , 该挖掘的内容早已挖掘 。
胡一天和翟潇闻 , 在本季节目里依旧充当帮厨小弟 , 不是那么擅长做菜 , 就在后厨一步步摸爬滚打 , 帮大厨打下手偷学手艺 , 如果能学成一道菜卖出去更是再好不过 。
虽然第二季的王俊凯、白举纲打了一个很好的样 , 但到第五季的龚俊、丁真 , 第六季的陈立农 , 第七季的许光汉 , 这个角色类型该挖掘的亮点基本上都呈现出来了 , 因此第八季的胡一天和翟潇闻 , 冷眼并不认为他们能有什么新故事 。
究其原因 , 这类角色永远是“经营小白在中餐厅努力工作成功蜕变” , 没有新的动机和目的 , 没有新的人物关系和人物矛盾 , 因此 , 也没有新的看点 。

这里 , 冷眼忍不住开一个脑洞:在《中餐厅》的模式基底之下 , 是否可以有新的人物关系?是否可以有花样联动?
除了邀请像姜妍这样既有专业实力又有性格魅力的新嘉宾 , 《中餐厅》也可以做团体式的“经营外传” , 就比如《姜食堂》就是《新西游记》全体MC的另一个故事 , 或者是联动经典IP , 让花少旅行团来到中餐厅做客 , 从原本的时空跨越到经营中餐厅的时空 , 节目可以肯定地会有极大的吸引力 。
甚至更大胆一点 , 《中餐厅》能否有新的经营形式?
不管是布景 , 还是菜色 , 《中餐厅》几乎有固有的模板 , 但这一季姜妍甜品的加入给了冷眼新的灵感:中餐厅能否开一个点心铺子?茶餐厅?川菜馆?火锅店?大排档?甚至是曲水流觞式的新型国风餐厅?中华美食形式多样 , 仅仅局限于一种菜色或一位厨师 , 未免有乏味之感 , 若是能在经营形式上做出花样 , “传播中华美食文化”的呼吁也就更为有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