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麦冬的功效与作用( 二 )




用于治疗肺燥干咳,常配伍天冬、天花粉等,如《杂病源流犀烛》滋燥饮 。


治疗脾胃热阴虚者,常配伍玉竹、沙参、石斛等,如《引经证医》加味甘露饮 。


阴虚火旺之心烦失眠,常配伍黄连、酸枣仁、茯苓等,如《伤寒大白》朱砂安神丸 。


生地黄与麦冬性寒,长于润肺养胃 , 保全肺胃之津液,又能养阴清热 , 凉血养血,能全面照顾温热病发展过程津液耗损,营阴耗损而热邪未尽的病机,为温热病伤及阴津之证所常用 。


在温病学派中,该配伍结构尤为常用 , 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温病大家均喜用该二药组方 。


笔者为研究需要而收集的《温病条辨》中含有生地黄方剂共18首,其中生地黄和麦冬共用的方剂就有15首,反映了吴鞠通对该结构的重视和喜好 。


该结构在温病中之所以常用 , 与温病学派的重视保津养阴的学术思想有关 。


从病理变化上言之,外感温热病易耗伤阴液 , 而阴液耗伤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良恶密切相关 。


诚如王孟英所言:“盖热病未有不耗阴者,其耗之未尽则生 , 尽则阳无留恋,必脱而死也”,故在温热病的治疗中十分注重养阴 。


外感温热病中耗伤阴液,又以肺胃津液最易耗伤 。


叶天士认为“胃喜柔润”,首创胃阴学说,并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为娇脏,故温热之邪极易伤肺之津液 。


胃为水谷之海 , 津液化生之源,邪热侵犯 , 邪正交争,热势炽盛,胃津必然大量耗损 , 加上温病以发热、汗出为主症 , 热愈高则津液益损,热愈久则津液损伤尤甚;


津液为汗之源,热迫汗出则津液随之耗损 , 故外感温热病伤阴 , 主要是伤及肺胃之津液 。


养阴保津即以保肺胃之津液为主 。温病学派养阴时喜用甘寒凉润生津法 , 而不喜厚味滋腻补阴法 。


麦冬和生地黄皆为甘寒凉润生津之品,养中有清,二药合用不仅能补美和保存肺胃之津液,还能清热除烦,清热凉血,故而不管热在脏腑损伤津液,还是热入营血损伤营阴均宜之 。


如《温病条辨》中治疗阳明温病,“无水舟停” , 津亏便秘之增液汤;治疗阳明温病,下后汗出,胃阴受损之益胃汤;治疗热入营分证之清营汤等均以生地黄和麦冬配伍组方 。




2
熟地黄与麦冬




熟地黄甘温味厚,滋补肝肾,益精填髓;麦冬微寒,偏于养肺胃之阴 。


二药相伍 , 一温一寒,药性平和,以滋补阴精为主,可滋肾养肺,滋肾养胃 , 滋肾养心,可用于肺肾阴虚之喘咳,或胃热津亏、肾水亏乏之消渴,或心肾阴血不足之神志不安等证 。


阴虚易致虚热内生,本结构滋补力强,而清热力不足,若热象明显宜配伍清热类药物或养阴清热之品使用 。


肺肾气阴两虚,可配伍五味子、黄芪、人参等同用,如《杏苑》黄芪补肺汤 。


胃热津亏、肾水亏乏,可配伍石膏、玄参等同用,如《辨证录》闭关止渴汤 。


如心气不定,惊悸多忘,可配伍人参、茯神、菖蒲、远志等同用,如《圣济总录》养神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