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票房2300万,看完《临时劫案》,我想对郭富城和港片:说谢谢( 二 )



笑中带泪 , 黑色幽默下的港片情怀
当灯光暗下 , 银幕上的影像开始流转 , 我陷入了一片既熟悉又陌生的港片世界——《临时劫案》 。
这部被赞为“很好哭”的电影 , 实际上 , 是一部让人在泪点与笑点间跳跃的黑色幽默大作 。 郭富城的出场 , 造型奇特 , 令人忍俊不禁 。
那漏风的牙套 , 仿佛是星爷《回魂夜》与《波西米亚狂想曲》的跨界碰撞 , 瞬间点燃了影院中的欢乐氛围 。 他的每一个表情 , 都仿佛是一个行走的表情包 , 让人捧腹大笑 。
港片 , 这个曾经辉煌的标签 , 近年来似乎陷入了某种创作困境 。 不是反贪就是卧底 , 大场面层出不穷 , 但新意却乏善可陈 。

而《临时劫案》却如同一股清流 , 其中的笑点 , 不是简单的插科打诨 , 而是深植于剧情与人物之中的连锁笑料 。
悍匪梅蓝天的“三大规矩” , 不伤无辜、不苦兄弟、讲文明 , 这些看似荒诞的设定 , 却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
兄弟中枪 , 补上一枪 , 不苦了;没中枪 , 怎么能苦兄弟?这种颠覆常理的逻辑 , 却让人在笑声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奈与苦涩 。
而那些在打劫中坚持“讲文明”的劫匪 , 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 但影片的魅力 , 远不止于此 。
它是一部标准的港产错摸群像喜剧 , 却又在骨子里透露出浓浓的港片情怀 。

导演仿佛是一位节奏大师 , 他精准地把握着观众的情绪 , 让我们在紧张与欢笑之间 , 体验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 。
影片中的黑色幽默 , 不仅仅是为了搞笑 , 更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与反思 。 那些失败者、倒霉蛋 , 他们的无奈与挣扎 , 仿佛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写照 。
尤其是任贤齐那句“一把年纪了 , 两万块都没有” , 如同一把尖刀 , 深深地扎进了我们的心里 。
走出影院 , 脑海中回荡的不仅仅是郭富城那首龅牙漏风版的《只想一生跟你走》 , 更是影片中那些深入人心的情节与人物 。
港片未死 , 只是逐渐凋零?这部《临时劫案》或许能给你答案
元旦至春节 , 这个所谓的冷门档期 , 港片迷们或许已经眼花缭乱 。 短短20天 , 三部港片大制作接连上映 , 让人应接不暇 。
【首日票房2300万,看完《临时劫案》,我想对郭富城和港片:说谢谢】
而这部《临时劫案》 , 首日票房2300万 , 看似平淡无奇 , 却隐隐透露出不一样的气息 。 排片并不占优势 , 首日只有13.2%的排片 , 几乎是同期影片的一半 。
但奇怪的是 , 票房占比却与排片更多的影片打平 。 口碑 , 似乎在悄悄发酵 。
两周多的时间 , 《临时劫案》没有对手 , 最终票房冲破2亿 , 甚至有望冲击3亿 。 对于一部港片来说 , 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 。 但对比内娱的爆款喜剧 , 却依然显得有些黯淡 。
港片 , 终究输在了势 。 这个“势” , 或许是市场的势 , 或许是观众的势 。 但无论如何 , 港片的落寞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

《临时劫案》却让我看到了港片的另一种可能 。 它没有大牌的明星阵容 , 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 , 却凭借扎实的剧本、出色的演技和独特的港式幽默 , 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
影片中的那股子少年气 , 让我回想起了港片曾经辉煌的年代 。
那时候的港片 , 癫狂过火 , 无厘头幽默 , 接地气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 。 而如今的港片 , 似乎越来越像是一场对昔日经典的模仿秀 。
但《临时劫案》不同 , 它虽然还不完美 , 却总能令人爽过笑过 , 在笑声里感叹人生的不易 。 它给你提供即时的笑点 , 也在这个寒冬往你心里送进一抹暖阳 。

我们都知道港片回不到过去了 , 但港片还在 。 这部《临时劫案》 , 就是港片还在的证明 。
它没有放弃探索和创新 , 没有放弃对观众的尊重和诚意 。 它没有盲目追随市场的潮流 , 而是坚持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
所以 , 即使这部影片成不了内娱打造的一部部几十亿大爆款 , 但我还是想说一句:“我请你们去看这部港片 。 不苦兄弟 。 ”

因为它值得被看见 , 值得被记住 , 值得被尊重 。 最后 , “说谢谢 。 ”谢谢这部影片让我重新找回了对港片的热情和信心 。
谢谢它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给我送来了一抹暖阳 。 谢谢它让我相信港片未死只是逐渐凋零但仍有希望重燃辉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