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轮到″巨石″强森紧张了,这群更大更帅的大块头在“抢班夺权”( 二 )


阿兰·里奇森的火 , 让番茄君想起了同样突然爆火的大块头 , “海王”杰森·莫玛 。

崛起的新肌肉男 , 就像后浪一样 , 涌上海滩 。
而老去的施瓦辛格 , 以及今年没什么影片公映的巨石强森 , 仿佛一下子了无踪迹 , 找不到影子了 。
要知道 , 三年前 , 强森还是全球最受欢迎 , 收入最高的男演员 。
短短三年 , 不仅跌落神坛 , 而且整个2023年 , 仅有一部没掀起什么水花的《速度与激情10》上映 。

大块头的吸金能力还在 , 强森为何一落千丈?阿兰和杰森 , 凭什么连续收获拥趸?
看完《侠探杰克》第二季 , 番茄君似乎找到了背后真正的原因——这里面 , 既有欧美观众对肌肉美男的审美症结 , 也有大块头演员造星的客观规律 。
有人逐渐息影是避免不了的规律 , 只不过新人替代旧人 , 似乎来的有点太快 。
要看强森为什么这么快陨落 , 就要看他最初为什么那么快崛起 。

强森 , 最开始并不是演员 , 甚至他都没想过自己要当演员 。
17岁时 , 他想往体育方面发展 , 但当橄榄球运动员的第一年 , 就得了一身的伤病 。
成为职业运动员后 , 他的薪酬也仅有250美元 , 还被解雇 。

最惨的时候 , 强森口袋里仅有7个钢镚儿 。
也是因此 , 后来他的公司命名为“七块钱”(Seven Bucks Production) 。
直到26岁那年 , 强森的人生突然打开了任督二脉 , 开始开挂 。
这一年 , 他开始接触WWE 。
加入WWE , 让强森无意中触碰到了美国肌肉帅哥爆红的第一步 , 那就是原始粉丝积累 。

欧美的审美体系中 , 有着向往肌肉大块头的审美观 ,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 。
一方面 , 欧洲人生性尚武好斗 , 武力和征服贯穿着整个欧美的历史 , 武力强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 而肌肉是武力最为直观的外现 。
所以欧洲历史中 , 对肌肉的崇尚贯穿始终 , 从希腊神话到好莱坞明星 , 无不如此 , 最早风靡全球的施瓦辛格(《终结者》) , 史泰龙(《第一滴血》) , 各个都是大块头 。

另一方面 , 因为种族基因 , 生理结构 , 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影响 , 欧美人种本就更为强壮 , 他们普遍身材高大 , 骨架大 , 毛发旺盛 , 肌肉发达 。
而系统的健身文化 , 科学的饮食 , 以及对各种体力对抗运动的崇尚 , 又不断向欧美人强调巩固着这种审美偏好 。

久而久之 , 喜欢肌肉男 , 偏爱“大块头” , 就成了西方人审美体系中 , 重要的一部分 。
风靡全球的好莱坞影视作品 , 又在不断通过塑造大块头肌肉男 , 巩固着这种审美 , 这才导致欧美观众 , 在审美上与东方观众的差异 。

当然 , 这也是娱乐造星文化的需要 。
毕竟大块头的肌肉更有荷尔蒙气息 , 而肌肉与肌肉的碰撞 , 更具视觉冲击力 。
相比于小鲜肉 , 有一个超大型的大个子在镜头上横冲直撞 , 给观众的观感 , 是完全不同的 。

有人喜欢小鲜肉的阴柔美感 , 就有喜欢大块头的肌肉荷尔蒙 。
那种外现的男性性张力和性魅力 , 在欧美观众 , 尤其是女性观众中 , 有巨大而广阔的分众市场 , 这也促成了好莱坞男星“成名必有八块腹肌”的潜规则 。

那么问题又来了 , 欧美从不缺大块头 , 为什么巨石强森 , 可以脱颖而出?
答案再明显不过 , 因为他太会“演” 。
WWE本身就是表演性质的比赛 , 相比于其他选手 , 身高195厘米 , 体重118公斤的强森 , 本应是个“狠角色” 。

可在比赛中 , 强森却常常发挥自己的表演才华 , 逗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 , 也因此积累粉丝无数 。
他有丰富的肢体动作 , 标志性的耍宝方法 , 更有丰富的面部表情 , 是美国初代网络红人 , “表情包”的贡献者 。

表演都是相通的 , 那在WWE能演 , 在好莱坞为什么不行?
所以 , 在WWE大火后 , 强森被好莱坞导演范发掘 , 并在自己的前辈施瓦辛格和史泰龙之后 , 出演了《蝎子王》 , 拿下了500万美元片酬 , 成为当时片酬最高的好莱坞新人 。

《蝎子王》首映 , 以3620万美元成绩夺得北美票房冠军 , 还顺便打破了历来北美票房4月份电影首映的最佳纪录 。
走进电影院给强森捧场的观众 , 恰恰就是他在WWE积累的“初代粉丝” 。
这让强森一跃进入好莱坞影星第一梯队 , 也让他成为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大块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