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再见了,民办大学!( 二 )



多措并举 留下人才


无论是安心民办就业 , 还是从民办跳到公办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 都是教师个人就业正常选择 , 无可厚非 。
但另一方面 , 优质教师的离开也是高校人才的流失 。
教育部公布的历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 从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间 , 民办高校从707所增长到了764所 , 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从533.18万扩张到了924.89万人 , 培养规模非常庞大 , 对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
从学校角度出发 , 给职称 , 出钱支持读博等初衷肯定是提升教师能力 , 增强队伍素质 , 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相比名声更响亮的公办高校 , 如何做好教师队伍建设 , 如何留下优质人才或许是民办高校更需要解决的难题 。
不少高校在支持教职工读博政策中 , 也列出了相应的限制条款 , 做到自我保护 , 例如前述山东某民办高校同时要求:未按规定时间报到、在服务期内辞职者 , 需退还享受的各项优惠待遇 , 学校将追缴由此而产生的职务职级晋升产生的收益 , 并缴纳违约金 。
此外 , 提高教师待遇保障 , 改善教师待遇也是稳定教师队伍的关键 。 6月中旬 , 湖南民办高校长沙医学院发文称 , 该校5月教职工薪酬实现人均月工资上涨5000元 , 调增后该校3年及以上在校教职工月平均薪酬达16880元 。
该校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涨薪属实 , 不是为了宣传 , 是盼望更多有志之士加盟学校 。 ”
除了提升待遇薪酬以及出台优惠政策外 , 一些民办高校从精细化管理和打造教师发展平台入手 , 为教师创造有发展前景的就业环境 。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即其中之一 。 为了招揽高学历高职称人才 , 该校组建了高科技研究院 , 确立了产学研一体的办院模式 , 统一引进管理高水平教师 。
学校通过该研究院安排高水平教师与二级学院教学、科研团队对接 , 促进新教师融入新环境 。 同时 , 该校为高科技研究院制定了人才引进、教学、科研和考核等七项具体制度 , 细化和明确了各类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标准 , 显著降低了未来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 营造了事业留人的环境 。
从2017年建院到2022年底五年间 , 该校有8名高科技研究院教师实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 , 有19名教授成为学科专业带头人 , 10名教授和43名副教授成为学科专业的主要教学科研骨干 。 只有4名教师离开学校 , 1人为家庭迁居 , 3人为年度考核不达标 。


结语


对于教师职业发展来看 , 很难用一句“公办更好”下定论 。
学校类型不同、所在地区不同 , 教师的从业感受都会有所差别 。 近年来 , 国家也多次发文要求提升高校教师队伍质量 , 提升教师就业幸福感 。
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就明确 , 加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 依法保障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同等法律地位和同等权利 。
教师想提升自己的职业前景 , 或许并非非跳不可 。
无论是在公办还是民办 , 兢兢业业做事 , 勤勤恳恳做学都是教师提升职业能力 , 塑造个人形象的不二法门 。
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网站、知乎网站、各高校网站等.
[2
大幅缩减!高校教职工 , 在职读博难. 麦可思研究公众号 , 2023-08-0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