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游中国】“和田玉”的温润朴美是一个国的品和质( 二 )



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 , 还有一件独特的文物——“元和元年”织锦锦囊 。 这个看似普通的手袋出土于尼雅遗址 , 袋子上“元和元年”的文字讲述着遥远的东汉历史 。 织锦镶边设计里 , 奢华和美感毫无褪色 。 在我看来 , 它之所以有趣 , 不仅仅是因为考古学上的价值 , 而是用看得见的形式为后人生动描绘了只存在于概念和影像里的“锦囊”的“庐山真面目” , 把一个立体的古代中国呈现出来 。 不知 , 暗自希望自己时时都能有“锦囊妙计”的小朋友们 , 会不会一眼就相中这个穿越千年的古锦囊呢?

如此密集地进行文化、历史“遨游”之后 , 虽饱食了精神大餐 , 但也难免有些身体的倦意 。 这时候 , 别样的团城民族风情街 , 会给出答案 。 初听“团城”之名 , 我立即联想起古都北京北海公园前门的那个“团城” 。 那已经是元代定都北京的痕迹了 , 也是我少年时代不知仰望过多少次的城建 。 到这里才知道 , 此地“团城”一词 , 因地理布局呈中心发散状、街道小巷环绕而生 , 有趣而感性 。 它始建于大唐王朝时期 , 把大元王朝元大都的“团城”甩出了好几条街 。
这里的每一个建筑都充满了强烈的色彩冲击感 , 每一条街道都布满文化交织感 , 扫除疲惫的同时让人装上新的憧憬 。 它与网络时代相碰撞 , 也成为南疆风情的“网红地” 。 我们那天是在夜晚“入城”的 , 这里的热闹 , 这里的人间烟火 , 撩拨得我们不得不坐了下来 。 我向团长建议——“散团 , 让我们好好享受一下 。 ”大家各奔东西的时候 , 我和来自美国的孙总以及那位可爱的“小胖” , 每人吃了一盘香喷喷的炒面 , 都说“味道好极啦!”

行走在团城夜市 , 我们注意到这里不仅行销着各种各样具有新疆特色的物品、食品 , 还有很多古色古香的内地古物 。 什么“袁大头”啊 , 什么“光绪银元”啊 , 什么老烟袋锅子啊!孙总一时兴起 , 想购买一对黄澄澄的铜镲 , 但又不知道这是什么年代的 。 打听之后 , 售主维族大叔笑呵呵地告诉他:“我只能说这是过去的镲 。 ”一个“诚”字 , 淡定又从容地跃然而出 。
祥和 , 安定 , 求发展 , 这是和田给我留下的深深印象 。 和田玉之美 , 藏于品质、精神和内涵 , 这样的“好诗”也需要我们去用自己的方式认真“吟哦” , 说于众人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