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人生下半场,牢记这三个黄金法则( 二 )



对手关系:目标竞争 , 实力相近 , 可能有冲突 , 但不要发展为敌人 。 毕竟竞争过后 , 还有可能合作 。

中立关系:没有直接的竞争与冲突 , 但人数众多 。 这类关系可以刷存在感 , 但不要刻意讨好 , 不要在他们身上耗费太多精力 。在职场中 , 我们经常会听到两种声音 。

一种是唯实力论 , “我在职场上一直都是拼实力的 。 ”

前期的曾国藩就是这样 , 不注意维护同僚之间的关系 , 结果处处有人使绊子 , 搞得他焦头烂额 。

还有一种唯关系论 , “关系是第一生产力 , 靠关系才能赢” 。

从网络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

一位新入职的女孩 , 外形和专业知识都比较出众 。 可工作一段时间后 , 部门对她的评价并不高 。

领导公开让她“多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 同事则暗讽她是“心机girl” 。

原来女孩一入职 , 就打听领导和骨干同事的喜好 , 帮同事带早餐 , 帮领导端茶倒水 ,  到处刷存在感 。

前面说到 , 对于中立关系的同事 , 正确的态度是:多释放善意 , 帮一些小忙 , 但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 。

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这种关系里 , 不仅费力不讨好 , 还会让人质疑自己的专业能力 , 得不偿失 。

个人能力要勤加修炼 , 职场关系也要正确处理 。

两手都要硬 , 才是真高手 。





大局所系 , 必应统筹 , 臣本未敢稍涉推诿 , 不必有节制浙省之名 , 而后尽心于浙事也 。
与咸丰七年 , 曾国藩那篇牢骚满腹 , 要权不成反被打脸的奏折相比 。

这篇咸丰十一年的《恳辞节制浙省各官及军务等情折》 , 主旨与措辞就大为不同了 。

作者概括为:“前者要权 , 后者拒权;前者慕虚名 , 后者求实效;前者言辞尖锐 , 后者语言质朴 。 ”

此时正是咸丰皇帝新丧 , 两宫太后开始掌权 。

曾国藩在报告中诚恳地表示:

领导的信任让他感动 , 但用兵的关键重在人事关系和谐而不在崇尚权势 。

所以职位就不要了 , 但他一定会与同僚下属同心协力 , 共济艰难 。

这一举动 , 让新领导对他的印象分蹭蹭地往上涨 。

即使没有接受朝廷的扩权 , 曾国藩还是赢得了支持 。

他知道自己在哪个位置干 , 如何干 , 是最有成效的 。


曾经看到过一个提问:

40岁 , 职场遭遇天花板 , 想换方向又顾虑上有老下有小 , 怎么办?

有个回答是:很多中年人在职场会有被卡住的感觉 , 是因为只朝一个方向看 。

在职业生涯的中期 , 我们有四个方向可以看:

向上看 , 企业里更高的职位或级别 。

左右看 , 其他职业或行业 。

向内看 , 更专业的水平 。

向外看 , 跨领域 , 职业外获得平衡 , 爱好变成事业 。

一提起职业发展就只会“向上看” , 肯定会有被卡住的感觉 。

如果能朝其他三个方向看看 , 实现精准迁移 , 路能越走越宽 。

与做那些看上去风光 , 实则不擅长的事;不如放平心态 , 把自己擅长的事做到极致 。

机会的本质是被需要 , 能找准自己的生态位 , 适应身边的小环境 , 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 。




作者说曾国藩的职场沉浮 , 可以概括为四个字 ,“在事上磨” 。

磨人情练达、磨知识积累、磨处事能力、磨心性斗志 。

现在 , “00后整顿职场”的说法很流行 。

但正如网友所言 , 看起来整顿职场的人 , 应该还不属于真正的职场 。

当生活的压力与责任重重来袭 , 我们无法潇洒转身时 , 曾国藩的“磨”字 , 就有了意义 。

职场关系难处理 , 或是遇到瓶颈期 , 都可以学学他 。

对中立者释放善意 , 对同盟者给予诚意 , 不会用“向上看”限制自己 , 而是30年持续精进 。

当自身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 , 前方的豁然开朗 , 不过是水到渠成 。

和曾国藩一起 , 在事上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