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技术能让灭绝动物“起死回生”?( 二 )


“当我们谈到灭绝动物是否应该放归大自然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两个具体问题 。”徐讯介绍,“其一,这个物种能不能适应当下环境,也就是我们能否放归;其二,这个物种会不会破坏现有的生态环境或生态平衡,也就是我们是否应该放归 。”
要想把复活后的灭绝动物放归大自然,首先需要考虑目前的自然界是否满足其生存所需的必要条件 。对于那些灭绝时间较久的物种来说,现在地球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自然界可能不再能满足该物种生存的必要条件 。
其次,需要考虑的是该物种是否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 。“因为技术限制,科学家在复活一个灭绝动物的时候,很难完全保留其所有本该有的遗传特征,或多或少地会有一些特征的丢失或替换 。”徐讯补充说,“在这种情况下,复活后的灭绝动物是否还能保有灭绝前的生存和适应能力,是一个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
即便一个复活后的灭绝动物完全具备对现有环境的生存和适应能力,以破坏现有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为代价将其放归仍是不可取的 。“在一些物种灭绝之后,当下的生态环境已经形成了新的平衡 。如果不加考虑地重新放归复活后的灭绝动物,平衡可能会被打破,需要付出更大的生态代价才能形成新的平衡 。”徐讯说 。
此外,基因污染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复活的物种与现有物种进行杂交,可能会造成现有物种种群基因的污染 。”徐讯表示,“这种污染可能造成远交衰退,进而严重破坏现有物种种群,甚至导致现有物种的灭绝 。”
徐讯进一步指出,灭绝动物放归之问并非简单的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如果复活一个物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好奇心或用于展示,那么复活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
保护现有物种:避免更多灭绝惨剧发生
复活灭绝动物和保护尚未灭绝的濒危物种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二者应并重而不可偏废 。“保护濒危物种是为了预防物种灭绝,而复活灭绝动物不仅可以助力濒危物种的保护和保育,也可以助力提高生物多样性 。”徐讯说 。
有关专家认为,研究复活技术能帮助扩展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水平 。例如,美国某公司通过复活濒危物种黑足鼬,为丰富其基因库作出了巨大贡献 。
灭绝物种复活研究的第一步,往往是对这个物种灭绝前遗传状态的充分理解 。“研究灭绝物种在灭绝前的遗传状态,以及该物种从繁荣到灭绝的整个过程中遗传状态的变化规律,会对濒危物种濒危机制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参考 。”徐讯说,“如果仅研究现有物种,很难得到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极大推动作用的信息 。”
徐讯表示,从保护基因组学的角度出发,评估分析濒危物种近交和远交的程度、遗传多样性的高低、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有害突变的积累和清除等要素,有助于更充分地理解其濒危状态、认识其濒危程度,能为保育濒危物种提供科学指导,为诸多问题提供参考 。
千姿百态的各类物种,既是美丽地球的瑰宝,更是人类走向未来的无尽财富 。“我们并不希望通过更多现有濒危物种灭绝的经验,来告诉我们怎么保护尚未灭绝的濒危物种 。”徐讯坦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