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央视主持人全员「塌房」,网友却在幸灾乐祸( 二 )


比起正儿八经的新闻播报 , 观众还真就爱看这种出糗、嘴瓢的尴尬时刻 , 节目刚播不久 , 朱广权就喜提热搜 。
看电视里的人犯错 , 其实是互联网“老传统”了 。
不管你来自国内国外 , 不管是新闻还是剧集 , 只要有穿帮或失误 , 统统逃不过网友的火眼金睛 。


“欢迎收看 , 新闻30昏”
在抖音和快手还没有风靡的年代 , 想看爆款视频 , 得上微博或QQ空间 。
打着优酷、搜狐水印的古早视频 , 在这两个平台疯狂传播着 , 那时候判断一条动态火不火要看“转发量” , 不看点赞数 。
有网友制作央视直播失误集锦 , 系列视频从2014年开始放送 , 一共更新三季 , 仅微博端视频播放量就破亿 。


图源:@世界停止喧嚣
视频里最好笑的内容莫过于主持人嘴瓢 , 把“新闻30分”说成“新闻30昏” , “赛龙舟、吃粽子”说成“赛龙邹 , 刺粽子” 。
有“好事者” , 统计了失误集锦中出现的主持人名单 , 李梓萌以13次失误频率高居榜首 , 有网友提问——如果每次失误扣1000元 , 请问 , 李梓萌一共扣了多少工资?


图源:传媒帮
观众闯进镜头造成的意外效果也值得人反复回味 , 如果你还不知道“xxx , 退钱!”梗 , 我只能说 , 这些年的浪你是白冲了 。

被盘出包浆的视频里 , 是目睹国足失败的球迷在绝望嘶喊——要国足退门票钱 。


没见过这阵仗的主持人强忍慌乱 , 只能用“啊我相信大家的心情一定是五味杂陈的”话术 , 匆匆调转话题 。



即便镜头转移 , 还有满脸涂红的铁杆球迷在不依不饶地吼叫 。


国外的直播事故更荒谬 , youtube上的爆笑集锦 , 是一个比一个离谱 。

某教授连线直播到一半 , 小孩突然闯入镜头:


这就算了 , 过了一会儿 , 踩着学步车的婴儿也大摇大摆冲进房间:


惊慌失措的监护人飞奔进门 , 宛如拉小猪:

户外播新闻 , 伞被大风刮跑 , 真算不上什么:


播一半鼻血止不住的也有:


主持人背景里突然出现一个人端起花瓶喝里头的水才叫诡异:



不过 , 这些“狂欢”素材似乎很久都没更新了——能找到的 , 基本都包了浆 。
就连此前最火的“央视直播失误集锦” , 也在持续三年后 , 于2017年停止了更新 。
朱广权的最新失误 , 算是这几年“不可多得”的瞬间 。
怎会如此?

“正经人谁看电视啊”
是主持人都不出错了吗?
还是说 , 大家训练有素 , 失误逐年减少?
我想都不是 , 真正的原因是大家都不看电视了 。
话题转得稍微有点快 , 但你品品 , 是不是这逻辑:
在茫茫素材大海中捞出几秒失误片段不仅需要时间和耐心 , 还得你有看电视的习惯 。
环顾身边 , 愿意蹲守在电视机前的人都没几个 , 更不提“大海捞针”般的剪辑 。
这些年 , 电视操作越来越复杂 , 难度堪比蜘蛛纸牌最后一关 。
以前的电视只需要按“开机” , 一百来个电视台花里胡哨任君挑选 。


以前朴实无华的电视机
现在的电视 , 标配两个遥控器 , 一个开机 , 一个换台 , 大部分时候 , 人们得试好几次才能找到规律 。


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遥控器
我家里本来就对智能设备不明就里的老人 , 遇到纷繁的开机界面和一水儿的广告页 , 更是找不着北 。


眼花缭乱的开机页
不仅如此 , 现在的电视版权也极为分散 , 此前换个台就能看不同的电视剧 , 现在你得在十来个电视APP里反复横跳——下载起来也是麻烦事 。
想多看两集?不好意思 , 收费 。
乖乖充钱?不行不行 , 这个平台是这个平台的费用 , 想换到另一个平台 , 那是另外的价钱 。
大费周章斥“巨资”充完会员 , 想着可以美滋滋刷剧了 , 平台一个通知就把你打回原形——
因合作方版权限制 , 资源暂时下架!敬请谅解!
就在这一刻 , 你终于决定放弃电视 , 拥抱短视频 。
不过 , 就算没有复杂的操作 , 短视频也已经早早抢占了人们的注意力 。
比起电视里不播个七十集就不愿意收尾的爱恨情仇 , 还是短视频里为爱疯狂的情节更吸睛 。


相比正儿八经的新闻播报 , 直播现场的猎奇视频更让人惦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