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历史上的赵惠文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 )


由此可见 , 战国后期赵国之所以能和秦国长期抗衡 , 不仅因为有廉颇、蔺相如这样的勇将和贤相 , 更是因为有赵惠文王这样的明君 。正是他继承了赵武灵王的基业 , 广召天下有才之士 , 从谏如流 , 赏罚严明 , 才使得本来弱小的赵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 在与强秦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 , 可以说赵惠文王堪称一代明君 。
为政举措
为君之道
赵惠文王是继赵武灵王后比较有作为的国君 , 他曾任用乐毅和平原君为相 , 蔺相如为上卿 , 廉颇、赵奢为将 , 对外以理折服强秦 , 对内整顿税收 , 使得“国赋大平 , 民富而府库实 。”军事上不断攻取齐魏两国土地 , 前283年廉颇攻取齐国昔阳(今河北晋县西北) 。后三年 , 赵奢攻取齐麦丘(今山东商河西北) , 前276年 , 廉颇攻取魏的几(今河北大名东南) 。当时人称赵国“尝抑强齐40余年 , 而秦不能得所欲”(《战国策·赵策三》) 。前270年 , 秦军越韩的上党向赵地阏与(今山西和顺县)大举进攻 。赵奢率赵军先是慢行军使秦军麻痹 , 后急行军赶至阏与据高临下 , 大破秦军 。此后 , 廉颇又于几大败秦军 , 赵国在赵惠文王期间为秦国兼并战争中的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国家 。赵惠文王33年 , 公元前266年 , 赵惠文王死 , 太子即位 , 是为赵孝成王 。
善纳忠言
赵惠文王善纳忠言 , 从谏如流 。这是成为一个贤明君主的必备条件之一 。
历史上的贤君圣主大都是以此闻名 。赵惠文王在为秦王要以城换璧而左右为难之际 , 能听取宦者令缪贤的推荐 , 召见蔺相如 , 并接受蔺相如的建议 , “宁许以负秦曲” , 争取了主动 。在渑池会前 , 赵惠文王“畏秦” , 不想去参加 。廉颇蔺相如进谏说:“王不行 , 示赵弱且怯也 。”赵惠文王就接受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意见 , 不顾个人安危 , 去赴渑池会 。廉颇又提出为了断绝秦国扣留赵王作人质来要挟的念头 , 如果赵惠文王“三十日不还” , “则请立太子为王” 。赵惠文王也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在个人安危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刻 , 赵惠文王能虚心听取臣下的谏说 , 以国事为重 , 确实难能可贵 。轶事典故
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 , 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 , 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 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 , 希望赵王答应 。
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 , 要不要答应 。要想答应 , 怕上秦国的当 , 丢了和氏璧 , 拿不到城;要不答应 , 又怕得罪秦国 。议论了半天 , 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 。
当时有人推荐蔺(音lìn)相如 , 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 。
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 , 要他出个主意 。
蔺相如说:“秦国强 , 赵国弱 , 不答应不行 。”
赵惠文王说:“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 , 秦国取了璧 , 不给城 , 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璧玉 , 这个价值是够高的了 。要是赵国不答 应 , 错在赵国 。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 , 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 , 那么错在秦国 。宁可答应 , 叫 秦国担这个错儿 。”
赵惠文王说:“那么就请先生上秦国去一趟吧 。可是万一秦国不守信用 , 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秦国交了城 , 我就把和氏壁留在秦国;要不然 , 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原文是“完璧归赵” 。)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 。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 。蔺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 。
秦昭襄王接过璧 , 看了看 , 挺高兴 。他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 , 让大伙儿传着看 。大 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 。
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 , 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 。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 。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 , 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