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林博格机长简介?萨力布原型?( 七 )


前面三代CRM的发展都是通过扩展信息渠道 , 加强沟通交流 , 达到减少和避免人的差错的目的 。
第四代有所突破 , 在前三代的基础上 , 引入检查单 , 使飞行员特殊行为表现程序化 , 使飞行员在发现错误征兆时 , 正确处置 , 及时控制和阻止已经发生的差错 。
第五代CRM在第四代的基础上面 , 再增加了最后的防护措施 , 就是尽可能减轻已发生的错误带来的后果 , 并控制那些还没有发生的错误 。
第六代CRM将安全关口前移 , 以预防为主 , 使机组成员能够估计和识别风险中的各种危险和错误 , 以及他们将给飞行带来安全风险 , 然后用CRM消除或减少风险的发生或降低后果的严重性 。与前五代相比 , 新一代CRM贯穿了整个飞行全过程 , 飞行前 , 机组成员能够充分估计所要面临的危险 , 比如地形或不利的天气状况 , 制定出飞行计划;飞行中 , 机组成员相互沟通 , 合理分工 , 保持良好的警觉意识;着陆时 , 保持良好、稳定的飞行状态 , 机组合理分工 , 密切注意环境因素变化 , 及时相互提醒 , 安全完成飞行任务 。
B
航空公司开展机组资源管理训练意义非凡 。
一是有助于转换飞行员的思维方式 , 强化安全意识 。
二是有助于飞行员理解飞行中人的行为 , 从而达到对自己和他人合理管理的目的 。
三是有助于挖掘人的潜能 , 使飞行员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 。
四是最根本的 , 有助于减少人为差错 , 保证飞行安全 。
E
2009年1月15日 , 全美航空公司1549号航班受飞鸟袭击导致引擎失去控制 , 机长沙林博格机智操控 , 飞机紧急迫降在哈迪逊河上 , 避免了人员伤亡 , 该事件被称作哈迪逊河奇迹 。这起事件正是机组资源管理成功典范 。大量事实表明 , 运用机组资源管理 , 能够有效降低人为差错概率 , 最大保证飞行安全 。
Q5:萨利机长电影中飞机落在哪条河
《萨利机长》飞机最后迫降在了哈德逊河上 。萨利机长虽然没有听从塔台的指挥 , 却依靠自己的判断拯救了飞机上的一百多位乘客 。虽然这一行为违反了规则 , 但是他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
哈德逊河位于美国纽约州 , 全长507千米 , 不仅是知名景点 , 更是当地非常重要的航道之一 。电影《萨利机长》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 , “真实的萨利机长”沙林博格曾经在这里进行过迫降 , 这一事件被大众称为“哈德逊奇迹” 。
2009年1月15日 , 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到北卡罗莱纳州的夏洛特 , 飞机起飞没多久就遭遇了飞鸟撞击事件 , 两个引擎直接失去动力 。沙林博格曾在第一时间与塔台联系 , 塔台示意飞机折返 。
然而 , 沙林博格发现飞机根本不可能折返 , 而且以飞机所处的高度也没办法在附近机场降落 , 一个不小心容易造成机毁人亡的悲剧事件 , 沙林博格操控飞机避开城市 , 最后在哈德逊河上平安迫降 。
事后 , 沙林博格和机组人员成为了英雄 , 当时担任总统的奥巴马还曾致电过这位英雄机长 。影片中 , 萨利因为不听塔台指挥 , 违规进行操作而被官方调查 , 当时有人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 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
萨利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 不管重来多少次 , 他都会做一样的事情 。这个选择并不令人意外 , 因为他可是在钱包纸条里写“宁可延误 , 不酿事故”的人 。
Q6:萨利机长真实事件是什么 为什么被称为哈德逊河奇迹
真实事件为: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事件;
哈德逊河奇迹:2009年1月15日 , 全美航空公司一架客机从纽约长岛起飞后出现故障 。飞行员应变迅速 , 驾驶客机避开纽约人口密集街区 , 无损坠落于哈德逊河 。地面救援人员接应及时 。机上155人全部获救 。
因此纽约州州长戴维?帕特森称这起无人遇难的空难事件为哈德逊河奇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