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伟|珍惜羽毛吧,留给梁朝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三 )


而他的生涯 , 也可以以此划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 , 以演戏来“治愈自我” 。
一个不幸的童年 , 往往需要长大后花费很长时间去治愈 。
梁朝伟就是这样的情况 。

他不仅自小家境贫寒 , 更因父母离婚而成为单亲孩子 。
为弥补家用 , 他还在15岁就辍学打工 。
相比同龄人更糟糕的经历 , 多年来持续憋在他心里 , 更让他养成敏感内向的性格 。

无数宣泄之下 , 他选择以电影排解压力 。
据伟仔事后回忆 , 当时的他一有空就跑到电影院:


在那里的120分钟 , 我可以暂时离开现实 。
完全沉浸在那个世界里 , 就是它对于我的意义 。
通过沉浸电影 , 伟仔内心得到治愈 , 潜意识也对戏剧着了迷 。
而后的故事 , 很多人都很熟悉 。
在一次陪好友星爷报名TVB无线班时 , 伟仔意外因灵性被挑中了 。
至此 , 这位半路出家的小伙子 , 开始在演艺圈“治愈自我”的经历 。

据伟仔时候透露 , 入行后的他 , 常常主动将生活情绪带进戏里 。
昔日原生家庭里受多少伤 , 自己就在镜头里找补多少 。
相比于其他讲究理论的学院派 , 梁朝伟以独门的“感悟派”立足 。

入职TVB不久 , 灵性十足的他很快凭借《绝代双骄》《鹿鼎记》等剧大红大紫 , 并被列入无线五虎行列 。
但此时的伟仔却依旧平常心 , 各大采访活动鲜少出席 , 连五虎的聚会也会推脱 。
更多时间 , 他宁愿留在戏里继续找自我 。
对此 , 他有着这样的解释:

我喜欢这种感觉 , (拍戏)可以宣泄情感 , 又可以赚钱 。

第二个阶段 , 以演戏来“享受自我” 。
在无线崭露头角后 , 伟仔很快被侯孝贤、王家卫等导演挑中演电影 。
而电影领域 , 也是梁朝伟入行最出彩的赛道 。
入行第3年 , 他就凭借电影《地下情》获影帝提名 。
而在随后 , 在参演《重庆森林》《东成西就》等一系列神作后 , 梁朝伟更是影帝拿到手软 。

但在晋升影帝段位后 , 功成名就的梁朝伟依旧不为名利场驱动 。
时常躲采访的他 , 继续享受着拍戏的自我乐趣 。
从很多电影的筹备过程 , 就可以看出他很享受这份工作 。
拍摄《花样年华》期间 , 梁朝伟为了一场戏连吃26碗馄饨...

尽管这场戏最终只有几秒钟 , 但伟仔依旧颇为享受 。
拍摄《喋血街头》期间 , 为拍“杀死”张学友的那段兄弟戏 , 梁朝伟一口气连拍50多遍 。
但在拍完这些后 , 导演吴宇森已满意后 , 梁朝伟仍觉得不够 , 坚持继续试 。

而与梁朝伟合作多年的王家卫 , 也曾这样评价他:

演员分三种 。
第一种很聪明 ,
练什么东西你让他练30遍他练3遍就会;
第二种很规矩 ,
像刘德华 , 你让他练30遍他练满30遍;
梁朝伟是第三种 ,
你让他练30遍 , 他会练300遍 。
而在外界看来很累的演戏生涯 , 梁朝伟却觉得“累并快乐着” 。
在以戏痴姿态投入到每一次拍摄后 ,
享受拍戏的伟仔本人 , 还有过不介意一部戏拍10年的言论 。

比你有灵性、比你帅 , 还比你努力 , 付诸于热爱的梁朝伟刷遍影帝可以理解了 。
第三个阶段 , 即当前阶段 , 以拍戏“放松自我” 。
随着年岁渐增 , 步入中晚年的伟仔虽热爱拍戏 , 但却已不能像小年轻那样各种折腾 。
参演《色戒》后 , 梁朝伟就表示有些力不从心 , 花几个月才从阴郁状态里走出 。

拍摄《一代宗师》时 , 51岁的梁朝伟更在一个雨戏连拍30个通宵后肺部感染 。

拍完该片后 , 伟仔就公开表示 , 希望未来多尝试放松题材的喜剧 , 这样自己不会有那么大压力 。
简言之 , 年纪大了卷不动了 。
而从伟仔近几年疯狂演喜剧的行为来看 , 似乎他这回是认真的...
即便烂片接多了毁坏口碑 , 但梁朝伟依旧在这条放松自我的路上走着 。

以上三个阶段来看 , 梁朝伟的演艺生涯基本是以“自我”为中心 。
他不会因市场选择、票房口碑、观众反应等问题 , 而决定是否接演 , 更多在于自己的感受 。
这种把观众忘掉、把自己沉进去的状态 , 让他成为早年港圈的清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