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从众星捧月到失宠被嘲:娱乐圈的残酷,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 )


终于 , 鹿晗的反噬来了 。
三、
2017年 , 鹿晗和关晓彤官宣后 , 大批女友粉脱粉 。
紧接着 , 曾不同意鹿晗公布恋情的杨天真也与鹿晗解约 。


到了2018年 , 鹿晗和关晓彤的定情之作《甜蜜暴击》上线 。
一不小心就创下了2.7高分 , 二人双双跌落口碑谷底 。

同样是那一年 , 鹿晗的粉丝增长率突然骤减 , 比率呈断崖式下跌 , 甚至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
这也是他自2014年回国开始第一次出现下滑 。

但鹿晗的没想到的是 , 真正的灾难还在后面——
《上海堡垒》来了 。

犹记得 , 鹿晗是2017年洽谈《上海堡垒》的主演 。
当时鹿晗还算是上升期 , 拿到这个科幻本子 , 还曾专门发了一条博文庆祝 。
但紧随而来的 , 便是毁灭级的市场表现 , 甚至堪称一场从电影圈投射到整个娱乐圈的灾难 。


“《流浪地球》把科幻大门打开了 , 《上海堡垒》把这扇门关上了 。 ”
《上海堡垒》的质量 , 我想各位应该都有目共睹 , 就不过多赘述了 。
从以上这句话就能看出影迷的态度——
他们有多爱《流浪地球》 , 就有多恨《上海堡垒》 。


《上海堡垒》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呢?
就拿现在来说 , 已经过去了4年时间了 , 当《流浪地球2》上映时 , 人们仍念念不忘他的同门师兄弟 。
4年还没抚平伤痕 , 杀伤力可见一斑 。

最后 , 在声势浩荡中 , 《上海堡垒》只拿下1.2亿票房 。
这点票房对于动辄6000万粉丝的鹿晗来说无疑是一个侮辱 , 更证明了他的数据能力严重下滑 。

四、
自此之后 , 有人说 , 鹿晗被资本放弃了 。
其实 , 资本放弃的不是鹿晗 , 而是那道公式不管用了:
小鲜肉+大IP+大制作 。
这道公式在2019年之前几乎是稳赢不亏 , 小鲜肉用来保证流量 , 大制作用来扩大声量 , 大IP能拴住一些原著粉的同时 , 还能为剧本兜底 。
流量高的当主角 , 流量低的当赠品 。
纵观早期小鲜肉们演的电影 , 概莫能外 。

但后来 , 被骗了无数次的观众终于产生了抗体 , 开始主动拒绝这种玩法 , 狼来了几次就没人会相信了 。
对小鲜肉深恶痛绝的编剧王海林甚至破口大骂:
“大IP+小鲜肉=大SB!”

到了这几年 , 全国刮起一股“倒流之风” , 流量从众星捧月沦为过街老鼠 。
上到国家的“禁娘”、“禁韩”、“禁数据造假” , 中到业内的老戏骨们 , 诸如陈宝国、王劲松、张国立、陈道明、高亚麟等等对流量明星的扒皮抽筋 , 下到观众自发性抵制流量 , 抵制混子 , 抵制德不配位的208W 。
全国各地 , 早就开始了一场自上而下 , 由外返内的肃清行动 。
为娱乐圈刮骨疗毒 , 清除附着在股骨上的劣质脂肪 , 拨乱反正 , 以正视听 。

还记得吗?今年《狂飙》火遍全国 , 一位网友意味深长地说道:
“《狂飙》之所以能火 , 就是因为他没有小鲜肉!”(26集之前)
这足以证明“鲜肉”这个词早就走向了“好”的反面 , 人们选择打开一部剧的前提 , 更是先会看有没有所谓的“鲜肉流量” 。

再说回鹿晗 , 当年《上海堡垒》还未上映 , 多少人早就猜出这是个大烂片 。
一方面是大IP+小鲜肉 , 而另一方面 , 导演滕华涛明明是个拍小成本爱情片的 , 今天突然改道拍大制作科幻片 , 这不明摆着玩票吗?
滕华涛在宣传时一口一个“用鹿晗就是因为他适合 。 ”

但电影惨败后 , 他又立即改容道:
“我用错了鹿晗 。 ”
但让滕华涛伤心的不是用错了鹿晗 , 而是那个把小鲜肉拿来随便排列组合就能骗钱的年代 , 过去了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就是那段时间开始 , 小鲜肉们纷纷转型 。
诸如杨洋、李Y峰之类开始涉足主旋律 , 拍摄军旅剧 , 而舞台上浓妆艳抹的偶像练习生们也转向青春热血的方向 。
那些画眼线、嘟嘟嘴、一步三道弯的爱豆们也终于没了 。

可惜大家都能变 , 鹿晗却没精力适应这一场变革 。
在《上海堡垒》事件爆发后 , 有专业媒体提供过一组数据 。
数据显示 , 2014年时 , 刚刚回国的鹿晗的粉丝大多在25-35之间 , 平均年龄为29岁 。

到了2019年后 , 鹿晗的粉丝变成了15-30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