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历史简介英文版——新加坡的历史 简洁?( 二 )


经济: 新加坡的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 。独立后,政府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多样化经济 。八十年代初开始,加速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以最优越的商业环境吸引外来投资 。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不断提高产业结构,90年代尤为重视信息产业,已投资在全岛兴建“新加坡综合网” 。为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 。经济以五大部门为主:商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交通和通讯业 。工业主要以炼油、石油化工、修造船为主,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饲养和水产业 。粮食全部靠进口,蔬菜自产仅占5%,绝大部分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 。旅游业是主要外汇收入来源之一 。货币名称:新加坡元(简称新元)
新闻出版:英文报有《海峡时报》、《商业时报》、《新报》;华文报有《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马来文报有《每日新闻》;此外还有泰米尔文报《泰米尔日报》 。广播电台于1936年开播,1959年1月起以马来语、英语、华语、泰米尔语广播 。新加坡广播电台拥有并经营12个国内电台和3个国际电台 。新加坡电视机构拥有并经营2个频道,一个播送华文节目,另一个播送英文节目,每天播送24小时 。12电视私人公司经营2个频道,一个主要为马来族和印度族人口服务,另一个主要播送体育及文艺节目 。1995年有线电视网开通,用户可接收30多个频道、10余个国家的电视节目 。1995年开通卫星电视 。
外交:立足东盟,将维护东盟团结与合作、推动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放在外交工作的重要地位;面向亚洲,注重发展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日、韩、印度等国的合作关系;奉行“大国平衡”政策,积极开展经济外交 。
与中国关系:1980年6月14日,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关于互设商务代表处协议在北京签字,次年9月两国商务代表处正式开馆 。1990年10月3日,中新两国建交 。
Q2:新加坡的历史 简洁
新加坡早期主要有马来人居住,其最早的文献记载源自13世纪的中国 。
14世纪,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爪哇语:Temasek) 。
1819年1月29日,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雇员斯坦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开始管辖该地区 。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最初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 。1867年,新加坡升格为海峡殖民地,和槟城、马六甲并列一个辖区,直接受英国统治 。
1942年2月15日(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占领新加坡,并将之更名为“昭南岛”,行政上称作“昭南特别市”,其中“昭南”一词取自“昭和年间所得之南地”一文,同时也有“南方之光”和“昭和天皇在南洋之领土”的意思 。1945年9月12日,日军宣布投降,英国重新管辖新加坡,并恢复其名为“Singapore” 。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 。1963年,新加坡连同当时的马来亚联合邦、砂拉越以及北婆罗洲(现沙巴)共组成立马来西亚联邦,从而完全脱离英国统治 。
在马来西亚期间,李光耀由于和当时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在种族权利分配上意见不合, 李光耀主张以“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民族平等方式来取代“土著优先”的保护土著政策 。人民行动党与巫统的政治较量更在1964年7月及9月两次引发新加坡种族骚乱 。最后,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以避免局势恶化为由,在1965年8月7日要求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于是,8月9日,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国会紧急通过修宪,解除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关系,使其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
Q3:新加坡的历史简介
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 。
“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 。新加坡古称淡马锡 。8世纪属室利佛逝王朝 。18~19世纪是马来柔佛王国的一部分 。
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达新加坡,与柔佛苏丹订约,开始在新设立贸易站 。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埠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 。
1942年被日本占领 。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属殖民地 。1959年,新加坡实现自治,成为自治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