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pu资本~~在国内的律师事务所中,盈科排在第多少名( 二 )


徐有功--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长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专司审案的官吏 。在古代,大多数官职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专门的审案官,但在官僚体系中地位极低,也难有作为 。徐有功虽长期担任专职审案官,却因敢于严格守法,犯颜直谏,执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达万人以上而名留青史 。徐有功先后任过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员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职 。徐有功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时期,上有武后作乱,下有酷吏网罗,执法守正彼为不易 。由于徐有功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因而难免得罪酷吏、奸臣,频遭弹劾、推审,但最终皆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的证据,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尽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谀奉承,一心执法守正 。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人誉为"自古无有"的好官 。?
狄仁杰--狄仁杰(公元607-700),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 。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 。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 。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 。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连荷兰也有人以此为题材,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 。
?
陈希亮--字公弼,北宋时期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 。他从进士及第开始,为官30余年,先后任过知县、知州、知府、转运史等地方官,也曾到首都开封府及朝廷任职,不论是在地方还是京城为官,陈希亮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使王公贵人害怕 。后因辛劳过度而逝世,享年64岁 。著名文学家苏轼,自称平生不为人作行状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陈希亮的为人,担心陈希亮的事迹失传于后世,而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 。
包拯--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 。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 。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县,后历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监察御史等监察大臣、户部副史等掌理国家财政的高级官员、都部署等军事要职;当过外交使节出使辽邦;最有名的是做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所以后人称他为包待制、包龙图、包学士 。他在开封任知府虽仅一年多的时间,但死后,开封百姓却在开封府署旁边建了一座包公祠,以纪念和供奉他 。包拯一生清廉简朴,从不讲究排场,即使做了大官,穿着仍与布衣时一样;对贪污深恶痛绝,在给仁宗的奏疏《乞不用赃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 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 。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 。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 。
包拯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盛名,特别在死后,作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体裁的文艺作品大肆渲染,使之带有神奇色彩 。随着国际上文化交流的进展,包拯这个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还赢得了世界的声誉 。虽然史料中的包拯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悬殊,但包拯的一生,既能得到封建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也受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作为清官确实是非常典型的 。?
况钟--况钟(公元1383-1442),字伯律,号如愚,明朝江西靖安县龙冈州人 。况钟一生出色政绩在苏州知府任上,他直接减轻官粮,实行折征的办法减轻百姓负担,稳定和发展经济 。同时,整肃吏治、端正风气,注意清理冤狱,为民伸冤 。他排了一个日程表,每天勘问一个县的案,周而复始,从不间断 。在刚到任的八个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 。经他审理过的案子,无论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为非作歹 。现在,只要一提起况钟,人们立即就会想到《十五贯》故事里那位甘冒风险、敢于伸张正义、为民伸冤的清官 。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兴修水利、举办学校、推荐贤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 。况钟任职十三年间,三次离任三次留任,替苏州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于苏州任上 。当地百姓为纪念况钟,在他死后,苏州和七个县都建立了祠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