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设计的三大内容 设计电商是什么( 二 )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让我们来看一个非常常见的场景:
网站运营者经常需要为导购调整类目属性;但卖家为了产品稳定,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并不想调整 。这里有一个矛盾 。
其实矛盾的根源在于买卖双方的需求差异,运营商会陷入两难境地 。导购一方面是为了给买家更好的体验,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卖家被不断折腾 。
这里的本质是一个产品,一套逻辑,不能很好的满足两个完全不同的用户群体 。我该怎么办?
最早想到解决方案的是2008年淘宝的一个产品经理 。有一次去沃尔玛,他仔细观察了传统超市的商品分类逻辑:
超市货架上商品的陈列方式总是在变 。随着季节、特殊节日、销售情况等因素的变化,商品的展示方式也会频繁调整 。
但是,超市里还有一个地方就是仓库 。仓库里的货物相对固定,食品在食品区,洗涤在洗涤区 。所以超市里的商品其实是放在两个地方——后面的仓库和前面的货架,使用的分类方法也大相径庭 。
受此启发,他想出了“前台类目+后台类目”的架构设计方案——把一个产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给买家,一部分给卖家,即:
卖家通过后台类目发布商品,买家通过前台类目购买商品 。
原始类别变成背景类别树,建立另一个前景类别树,然后前景类别树的叶子类别通过映射关系与背景类别相关联 。任何前景类别的叶子类别都可以对应任意一个或多个背景类别,不一定是背景叶子类别 。
例如:
比如iPhone X卖的好,运营商可以设置一个“iPhone X”的前端类目,然后在这个前端类目下的后台挂类目【数码产品-手机】和属性【Brand =iPhone & Model =X】,如下图所示:
前景类别对应于背景类别
再举一个实际场景的例子,淘宝,最常用的网站 。
淘宝首页前台分类
上图中的红圈是典型运营商出于运营需求而展示的前端品类,它在后台映射了某些品类或属性下的具体商品 。
本次设计建立了我们目前大部分电商产品的商品分类系统模型:前台类目+后台类目+前台-后台映射管理+属性
综上所述,从2003年国内第一家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的上线,到电子商务网站的蓬勃发展,商品分类体系的演进路径可以概括为五步,如下图所示:
商品分类系统的演变
至此,我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知识点——商品分类体系讲完了 。鉴于我的经验有限,可能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些表达不清楚的地方 。欢迎拍砖~
【电商设计的三大内容 设计电商是什么】希望你我之间的真诚交流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_~
推荐阅读
- 产品原型设计的步骤 产品原型设计是什么
- 超级吸引人的端午范文 端午文案范文
- 分享这2种付费推广法 电商付费推广有哪些
- DFMEA模板分析及运用 产品设计案例分析怎么写
- 拼多多改销量最安全方法 拼多多十万加怎么操作的
- 要求掌握的10个设计软件 交互设计需要学哪些软件
- 简述详情页的7大方面 产品详情页的构成要素
- 揭晓数据分析目的与意义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 最有效的7种方法 提高转化率的方法有哪些
- 3分钟了解 facebook广告投放 facebook广告投放是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