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出生人口跌至956万:生育率降低,人口危机是解药( 二 )



有人力资源平台发布“35岁+”人群的就业观察报告显示 , 招聘市场需求、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等多重因素导致“35岁+”人群再就业空间被压缩 , 同时7成“35岁+”人群的职业晋升停滞在了35岁之前 。
一边是嫌人少 , 一边是就业市场嫌35岁年纪大 。 即便从内卷疯狂的亚洲发达国家来看 , 无论是日韩、还是新加坡 , 都不存在35岁问题 。
有在日本工作过的从业者透露 , 日本很多40多岁、50多岁的工程师作为全职员工仍在一线奋战 , 许多40多岁及以上的自由职业者也很活跃 。 只要你有技能 , 无论年龄大小 , 都可以活跃在一线与专职的岗位上 。

国内这种对中年人就业的市场环境不改善 , 多生孩子不是不想 , 而是真的不敢 , 因为35岁正是养娃、生娃的高峰期 , 却又是职场环境最恶劣的时候 , 甚至随时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 两夫妻有一人不上班 , 家里就可以捉襟见肘 , 房贷就有可能断供 , 敢生吗?
在过去 , 结婚率与生育率还能抗住 , 其实是源于人们对未来的乐观预期——房子会增值、收入会增长 , 就业很稳定 。
但从过去两年的情况来看 , 房价开始下跌了 , 房子增长的信仰塌了 , 大厂裁员不断 , 35岁找不到工作 , 收入增长的预期没有了 , 就业市场的高风险与收入的不稳定性 , 让大家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下滑了 , 生育下跌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
因此 ,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 , 收入要增长 , 就业要稳定 , 对未来要有乐观预期 , 社会政策层面对就业稳定性、养老、医疗与教育层面要有足够的保障 , 要让年轻人在经济上“生的起” 。
目前包括深圳在内的部分城市都启动了生娃的激励措施 , 但整体上还是杯水车薪 , 解决不了关键问题 , 关键是要创造一个稳定的就业与职场环境 , 让人们有稳定的收入增长预期与升迁的公平社会环境 , 改善目前畸形的经济结构、就业市场环境与购房成本与风险等多方面的不稳定因素 。

从当前来看 , 人们自然的抑制生育的念头 , 可能是看到了当前的个人与社会环境不太适合生育 , 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
当孩子在学生时期不再内卷辅导班、名师私教 , 在职场时期可以享受到更加完善的保障和更低的强度、在35岁时候又有更低的裁员优化降薪概率 , 有更多的再就业、升迁机会 , 社会整体更加公平、房地产不再成为压在人们心头的一座大山、在家庭组建时期可以充分享受到更加合理的商品房价格的时候 , 在那个时候 , 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乐观的预期 , 生育意愿自然会提升 。
生育问题的解药 , 其实恰恰要经历一场人口危机
事实上 , 这些问题的解决以及这一天的到来 , 恰恰是需要经历一个低生育率、人口负增长的阵痛期 , 才会倒逼社会层面的各种变革的到来 。
比如说 , 当人口自然减少的时候 , 就业市场的格局会发生变化 , 在过去 , 是企业挑选人才与劳动力 , 社会各个层面的内卷空前严重 , 但是当未来就业市场劳动力与人才数量下滑的时候 , 人口格局之变 , 会让抢人大战愈发白热化 , 话语权的转变 , 人们的待遇、收入、受尊重、职场的福利保障等方面 , 自然会提升、会变好 。
过去几年 , 各大城市争抢高学历人才;未来 , 可能要争抢普通劳动力 , 当普通劳动者资源压缩的时候 , 无论是薪资待遇、社会保障都会提升 。
当人口负增长持续数年之后 , 公司从抢人到留人 , 35岁危机可能也将顺势化解 。 正如有业内人士提到 , 内卷就如同一条公路上有很多车 , 汽车堵了就去走电动车自行车的道 , 电动车又去占行人的路 。 当路上的汽车少了 , 路自然就显得宽了 , 交通也就通畅了 , 逻辑就是这么简单 。
而尤其是高房价比(房价与收入的比例)现象的缓解 , 政策调控的效果远不如市场从供给需求层面来调控 。 当前城镇化率65%的目标基本已经完成 , 未来城镇化增速会放缓 , 适龄城镇化人口数量减少和总人口数量也开始减少 , 对房屋的需求本身就会减少 。
人口负增长时代 , 刚需减少 , 大量二手房释放出来 , 房价比降下来也是时间问题 , 当下风向已经显现——
二三线市场房价持续阴跌 , 一线城市刚需不足的苗头已经出现 , 11月深圳新房住宅成交量继续同环比均下跌 , 2022年广州全市各区成交量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 上海许多楼盘购买的人明显减少 , 种种现象显示 , 房价的市场化调整 , 会在未来3~5年出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