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无双是什么意思(英雄盖世是什么意思)( 二 )


这位学者的历史观在这里更多的是一种遗憾,不是他的关云长,而是诸葛亮那一代 。
巴山蜀水兴于刘,诸葛之才留于褒 。
但是你要去光武,北国的韩信在南国 。
“但是得到”这个词表达了诸葛亮的无奈 。实事求是地说,关羽的错在刘备,他在将领任用上犯了很大的错误 。
刘备完全打乱了诸葛亮隆中对的节奏 。本着破罐子破摔的原则,他后来又向东吴宣战,战斗失败,刘备死了 。

“孙十万”一战成名 。
刘备对军事一窍不通 。其实早就有舆论了 。鲁迅说他“得不偿失”,赵建也不是曹操手下的一流谋士 。他评价刘备说:“我不擅用兵,但每战必输 。”曹丕是大三学生 。在刘备眼里,黄扣不过是个毛头小子,而曹丕则直接对大臣们说:“我不准备当兵 。”
后世诗人刘克庄曾写过《杂诗百首》,其中有对刘备的评论 。
在华容卢氏,完全可以看到火炬 。
叹息刘玄德,这辈子看事情太晚了 。
刘克庄叹息了什么?刘备只是反应慢 。
刘备军事能力不算优秀,但孙权再努力,也不会比他差 。孙权用行动告诉世人,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
孙权曾经亲自指挥军队,他不止一次在合肥大败 。
即使失败一次,为什么孙权还会毫不犹豫的“败几次”?不开吴大帝,不丢脸?
就东吴而言,合肥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
赤壁之战是三国战争史上的奇迹 。谁也不敢保证,如果曹魏再进攻,东吴还会赢 。孙权要想保长江天灾,就必须把战线推进到黄淮流域,也就是“守江必守淮” 。
别说孙权,后世的地理学家也有类似的论调 。从古到今的政权,但谁坐南,“那一次的兴衰,关乎淮南北的存亡 。”
至于诗人的用词,更是言简意赅,所谓“合肥是大都市,天下在此厮杀 。”是啊 。
孙权选择了北上的路线,经濡须口入巢湖,最后到达淮河,而合肥是北上的必经之路 。
取合肥,孙权将无后顾之忧 。进则可夺中原,退则可固长江 。
赤壁之战后,东吴士气高涨 。公元208年,孙权率领大军来到合肥 。他用自己的兵,按照孙子兵法“十围五攻”的原则,孙权围困合肥一百多天 。
当时的合肥,大雨滂沱,城墙已经坍塌,胜利指日可待 。孙权志在必得,天时地利人和对他最有利 。合肥就像一个袋子 。
就在这时,纪刚好送了几封密函到合淝,被孙权“恰到好处” 。信中写道,援军要来的时候,魏军坚持下来就赢了 。得到密函的孙权大呼不妙,灰溜溜的退兵了 。
七年后,孙全通带着十万人马,抱着必胜的信念,第二次拿下合肥 。孙权的对手是张辽 。他只用800人回应孙仲谋,所有人都是步兵 。
张辽独杀吴冰,哭哭啼啼,孙权望风而逃 。不止如此,孙权逃跑时,又被张辽偷袭,再次大败 。
此战之后,“孙十万”“张八百”之名不胫而走 。

公元233年,孙权领兵围合肥新城,因城远水远,二十多日不敢下船 。当他敢下船时,魏的宠物已经磨刀霍霍,等候多时了 。满宠骑马埋伏六千步,杀吴冰数百人 。
次年,孙权自称十万大军,卷土重来 。他的对手是满宠 。这一次,满宠只带了几十个壮士,放火烧了孙权的攻城器械 。孙权无奈,再次默默撤退 。
孙权指挥的合肥之战,形象地诠释了“脸有多大,眼就有多大” 。
半斤到八两
两人的军事能力,几乎不相上下 。
刘备双手空空来到人间 。为了实现远大抱负,他不得不“做块石头”,在夹缝中求生存 。
刘备24岁参军,打黄巾军 。他的战斗力是相当值得称赞的,刘备的第一个官职“安Xi卫”也因此而获得 。与袁术斗智斗勇,他能做到“与艺术相持数月” 。但是,如果对手是曹操或者吕布,刘备就力不从心了 。

据《三国志》等书籍统计,与刘备有关的战争有21次,刘备亲自督战指挥16次,失败9次 。毕竟,他不是一个好士兵 。
和孙权相比,刘备还是一个“进攻型选手” 。毕竟他真的无处可退 。
孙权有些钱,但他并不幸运 。孙权接过了哥哥孙策的基业 。
起义之初,孙氏形势大好,但刘备父亲战死,军队被袁术带走,孙策不得不靠别人 。袁术又苛刻又小气 。后来只给了孙策一千兵,几十匹战马 。有了这些家当,孙策平定了江东,站稳了脚跟 。
相比刘备,孙策的战力还是相当值得称道的 。
他很清楚他哥哥孙权的分量 。临死的时候,孙策说:“你争天下不如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