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是什么诗(一去二三里题目和作者)( 二 )


钱穆先生评价说:“康节(邵雍)提高了人们看事物的地位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更能体会“一去二三十里”这首诗的美:这首诗恰恰充分体现了邵雍“以物见物”的态度,诗人眼中的自然并没有被诗人的感受所扭曲,而是静静地展现着自己的美和意义 。烟村还是烟村,亭台楼阁还是亭台楼阁,花还是花,它们只是自己,只是自然,却又和谐而安静地存在着,与人共育,融为一体 。王国维在《人间花刺》中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所以你站在我的角度看事物,一切都是我的颜色 。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我是什么,因为我是以物观物的 。”朱光潜先生进一步认为,“王国维的自我境界其实就是自我的境界,自我的境界其实就是超我的境界 。”邵雍的诗是“不知何为我,何为物”的“无我之境”,正是在与万物共享的命运中,他超越了自我,走向了自然自我的崇高境界 。
宋明理学一度成为各种思想解放思潮中被打倒的对象,尤其是“存义灭人欲”的口号,成为吃人的证据 。“存义灭人欲”这句话其实是对世界的误解,作者会再写一篇文章来解释 。在20世纪思想解放的时代,宋明理学受到批判,但也受到褒扬 。哲学家金岳霖先生认为玄学(理学)之所以能给人“情感上的满足”,是因为它是一个“真善美的世界”,而邵雍的“六七亭八九十花”,有人情味,有生命力,还有朱成文章中的那只如鱼得水的风筝 。
哲学家汤用彤先生,针对近代以来民众的“软弱”,开出了理学的药方,对症下药:“故有志救国,不能不立志强 。如果我们下定决心要变强,我们会忍不住偷懒 。除了偷懒,我们还忍不住向其他国家学习,而不是自己的国家 。我国的学术现实是孔子 。孔德的话是真诚的,这实际上被称为理学 。对待体弱多病的人,一定要选择学术界最严格的 。行动和言语之间没有放松 。没有借口,也没有懒惰 。每天都要谨慎独立,时刻自救 。”西班牙思想家奥尔特加·加内特说:“什么是精英?什么是平庸?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的是精英,各方面放任自己的是庸人 。”宋明理学讲的不是禁欲苦行,而是自律 。邵雍的“以物见物”不就是一种让人不乱交,走理性道路的“规训”吗?总之,宋明理学无论如何扭曲、破坏,永远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 。
【一去二三里是什么诗(一去二三里题目和作者)】(微信官方账号:典故中的中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