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孔子的故事简短?孔子的小故事?( 五 )


这可是一个奇怪的“条件”,孔子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一方面在天地间饱览壮美河山,感受大自然所赐予的妙趣横生的景致,一方面又不间断地读书学习,让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向前迈进 。
牧童们都愿与孔子结伴放牧,一则因为他身材高大,被誉为“长人”,力大无穷,和他在一起,便没有人受欺侮;二则他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特别是他腹中装着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和他在一起,胜似上学读书,因此,孔子所到之处,便有牧童尾随,牛羊成群 。
孔子的小故事 篇16
有一个人不小心的掉到了水里去了,孔子的其中一个学生就跳下了水去,把人给救起来了,家属很是感谢他,给了他一头牛,他就收了 。
别人就开始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收钱?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于是就表扬这一个学生,说这一个学生做得很对,这样就会使得更多的落水之人被救 。
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如果再有人落水,那么也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救 。相反,如果人们救人之后,不收钱,那么所有的人也就会认为救人是必须的义务,其实这并不是必须的义务,甚至还有人会因此讹诈那些做和事的人,也会给落水之人的一些歪的想法,所以我们要看客观的效果 。
孔子的小故事 篇17
【有关孔子的故事简短?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 。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 。曲名是《文王操》 。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 。”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 。”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 。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
;
Q2:孔子的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汇编15篇
关于孔子的故事1
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 。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 。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 。”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
关于孔子的故事2
孔子向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 。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 。”一连三番,孔子都以“没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 。”世间一切事业、学问、技能、德行,如果不能专一坚持,就不会有所作为,所以孔子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
关于孔子的故事3
孔子所处的时代,当时只有几百万人 。但跟从孔子学习的弟子,却有三千之多 。他们都是各国来的精英人物,什么样的人才都有 。以孔子本身的智慧与人格魅力,加上众弟子的辅佐,在当时,如想谋取一国权位,是不难做到的 。然而,孔子深知,社会的安定,大众的幸福,如果没有纯正的道德思想作基础,文化教育没有跟上,仅靠权谋势力的支撑,是不会长久的 。而且,在这种状况下的安定与幸福,也是不究竟的 。
所以,孔子宁可自己一生穷苦受累,寂寞凄凉,被人误解不识时务,也要担当起继承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优秀政治智慧的大任,为万世开太平,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孔子这种在任何环境下,不计个人得失,始终注重世人的德性培养,注重社会纯正思想的引导,从根本上,拯救世道人心的行径,这在当时,也是很少有人理解的;甚至,一些个人道德修养较好的道家隐士,对此也颇有微词 。然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孔子,也是后来真正儒者们,过人之处 。
禅宗祖师达摩,来中土前,定中观察到中土有大乘气象,这与中土有儒家精神的存在,不无关系 。所以,有禅师说,孔子如按佛家的标准衡量,当属八地以上的大菩萨转世 。
关于孔子的故事4
孔子离开鲁国的时候,已经五十五岁了(公元前497年,周敬王23年,鲁定公13年) 。他不能往东走,因为东边正是齐国,刚用美人计把孔子轰走 。他往西到卫国去,因为卫国的大夫蘧伯玉[蘧qu二声]是孔子的好朋友,而且卫国的宠臣弥子瑕和子路是联襟 。孔子到了卫国,住在弥子瑕家里 。卫灵公[卫献公的孙子]给他的俸禄跟鲁国给他一样 。可是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说,孔子不是卫国人,带着这许多门生到这儿来,是替鲁国做事的 。卫灵公就派了一个心腹跟着孔子进进出出,监视着他的行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