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今年最疯狂的分手大戏,血腥到底( 三 )


派瑞陷入自我怀疑 。

有意思的是 , 派瑞身边也有一个追着他做朋友的——
被认为是全岛最蠢的小伙儿 , 多米尼克 。

多米尼克 , 想找机会和他聊自己被父亲猥亵的事情 。
但派瑞心里一直都在想着康姆到底怎么了 。
完全不把多米尼克的话放在心上 。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 , 一个人找另一个 , 才是真正的孤独 。
正如刘震云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里说的: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 , 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在被康姆丢了第一根手指之后 , 派瑞决定反叛 。
用拙劣的谎言 , 将康姆的「琴友」赶出小岛 。
试图对康姆进行一次报复 。

这自然是起到了反效果 。
康姆直接将整个左手的指头 , 都剪了下来 。
一个 , 一个 , 扔在派瑞家门上 。

意外也随之发生了 。
派瑞的小毛驴因为误食指头而噎死 。

终于 , 派瑞的精神世界崩溃了 。
愤怒的他 , 一把火点燃了康姆的小屋 。
唯一的善意 , 是救下康姆的狗 。

康姆死了吗?
不重要 。
至少现在 , 没那么重要了 。

两人究竟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其实并不复杂 。
他们在「如何活着」这件事上 , 产生了分歧 。
叔本华有句名言——
在这世上 , 除了极稀少的例外 , 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是孤独 , 要么就是庸俗 。
两人选择了相反的道路 。

电影中有个场景很让人触动 。
两人绝交后 。
康姆和岛外来的音乐系学生坐在一起拉小提琴 。
康姆脸上的沉醉和满足 , 让派瑞愣住 。

这可能是派瑞从未见过的表情 。
在那个场景中 , 康姆的快乐和派瑞的迷茫形成鲜明的对比 。
派瑞 , 可能从来就没有了解过康姆 。
他们俩从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

而后 , 即便康姆剪掉了左手全部的手指 。
依然在酒吧快乐地「演奏」小提琴 。
这种近乎残忍的决绝 , 让人看得心惊 。

康姆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
他用自残行为 , 告别的不仅是派瑞 。
更是曾经试图融入庸俗、试图合群的自己 。

派瑞始终无法理解 , 康姆究竟追求的是什么 。
即便康姆告诉派瑞 , 自己担心死后 , 世界不会有他存在的痕迹 。
为了「延续生命」 , 他必须要创作 。
至少这样 , 还能够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过 。

而在派瑞看来 , 「做个好心人」已然足矣 。
和康姆用近乎极端的方式选择孤独相反 。
派瑞是典型的「群居动物」 。
他害怕秩序的改变 , 害怕被定义为「无趣的人」 。
他恐惧成为异类的孤独感 。

为了消解孤独 ,
将动物们放进房间 。

这样 , 他才会暂且忽略掉坍塌的人际关系 。
直到最后 , 变成了一个毫无理智的复仇者 。
他彻底背离了自己的「好人逻辑」 。

但故事要讲的不仅是这些 。
岛的对岸 , 时不时会传来炮火声 。
影片也告诉观众 , 那是爱尔兰内战 。

爱尔兰内战 , 是一场1921年12月6日签署「英爱条约」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冲突 。
值得注意的是 , 内战双方在独立战争时 , 曾经是亲密战友 。
这也让双方的分歧 , 变得更加痛苦 。
此番映照的 , 正是片中的派瑞和康姆 。

讲述爱尔兰内战的电影《风吹麦浪》
故事的结局 , 派瑞和从火焰中逃生的康姆站在海边 。
康姆表示主岛很久没有传来炮火声了 , 看来战争要结束了 。

而派瑞却反驳到——
我想很快又会再开始 , 有些事永远无法达成和解 , 我想那是好事 。

两人看似重归于好 。
但其实 , 和爱尔兰内战一样 , 一旦精神追求发生冲突 。
两个人之间的冲突永远不会停止 。
他们重新构建了新秩序 。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 这个古怪的片名 , 其实是康姆所作的一首曲子 。
报丧女妖 , 爱尔兰神话中的女妖 。
女妖拥有预言能力 , 知道有人要死后便不断痛哭 , 所以眼睛始终红肿 。
爱尔兰人认为她的存在代表不吉利 , 对她很是恐惧 。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 。
派瑞在傍晚偶遇麦克米太太 。

诡异的头巾 , 苍白的面庞 。
导演巧妙地将报丧女妖具象化 。


推荐阅读